第94章 秦楼素手理新弦(叁)(2 / 2)
容嬷嬷会意点头。
正说着,外头忽然传来一阵喧闹。
屏儿慌张跑来。
“姑娘,是绿珠姑娘来了,说是鸨母让她来选绣样的……”
话音刚落,绿珠已经掀帘进来。
绿珠,姓阮,祖籍扬州。
十岁入撷芳阁,如今正是二八年华。
她今个儿打扮得格外的艳丽,石榴红遍地织金襦裙,梳着时兴的朝天髻。
看见赵香香,故作惊讶地掩口道。
“哎呀,姐姐也在?真是巧了。”
她目光在室内一转,落在展开的诗稿上,眼中闪过一丝嫉妒。
“咦,这不是柳公子新填的词么?”
“前几日在曹衙内宴上听人唱了,真是妙极。”
“难怪姐姐连李员外都推了,原来是得了这样的好词。”
赵香香不动声色地收起诗稿,笑着说道。
“妹妹说笑了,不过是秦楼楚馆的寻常词作罢了。”
“姐姐何必谦虚。”
阮绿珠凑近些,故意压低声音。
“我可是听说了,那夜曹衙内回去发了好大的火,把最心爱的钧窑花瓶都砸了。”
“姐姐可要小心些呀,那曹家的人啊,咱们可惹不起。”
“绿珠姑娘不是要选绣样么?老身新得了几个花样,烦请姑娘随老身去看一看。”
容嬷嬷见气氛不对,有意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阮绿珠这才,不情不愿地跟着容嬷嬷出去。
走到门口,还特意回头瞥了赵香香一眼。
见阮绿珠走远,赵香香轻轻叹了口气。
她和阮绿珠同一年进的撷芳阁,两人原本资质相当。
赵香香大上两岁,人情世故自然多懂一些。
阮绿珠性格急躁,常不懂进退,反而令客人生厌。
这些年,始终被赵香香压着一头,心中早有不满。
如今看自己与柳七走得近,更是妒火中烧。
刺绣需时日,赵香香便坐在院里等候。
阳光透过杏花枝,撒下一地碎金。
赵香香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也是这样的春天。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柳七。
那时她,刚成为撷芳阁头牌,心高气傲。
柳七在席间听她唱完一曲《雨霖铃》,却直言“调太悲,辜负了好词。”
她不服,他便当场另谱一曲新腔,将“杨柳岸晓风残月”唱得百转千回。
从此,他写词,她谱曲,成了汴京最负盛名的一对知音。
“姑娘,看这样可好?”
容嬷嬷的声音,打断了赵香香的回忆。
香香凑近绣架,但见素绡上已出现几茎兰草,叶片舒展如舞袖。
最妙的是嬷嬷用深浅不同的绿线,绣出了光影流转的效果。
才绣了寥寥数针,已是气韵生动。
“容嬷嬷,真是好手艺,不愧为‘汴京第一针’。”
“要我说来,还是香香姑娘和柳公子的情意动人。”
容嬷嬷穿针引线,银针在阳光下闪烁。
“老身我绣了一辈子,最知那‘无心不可绣,无情不成绣’的道理。”
“就像当年苏小小的梅花帕,李师师的芙蓉扇,都是因着一段真情,才成了传世之物。”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叩门声。屏儿开门,竟是柳七。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