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波折再起(1 / 2)
平静,终究是暂时的。
就在陈砚秋暗中布局,柳婉清与苏承恩悄然行动,试图稳住狱中局面、拖延时间之际,郑元化的反击,以更迅猛、更毒辣的方式骤然降临。
这日清晨,陈砚秋如常前往提举学事司衙门。街面上的气氛似乎比前几日更加诡异。那些原本只是暗中指点的目光,此刻变得毫不掩饰,带着审视、怀疑,甚至是一丝幸灾乐祸。偶有相熟的低阶官员迎面走来,也是匆匆拱手,便避之不及地绕行而去,仿佛他身染瘟疫。
陈砚秋心中微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径直走入自己的值房。案头堆积的公文似乎比往日更多了些,他刚坐下,还未及翻阅,通判衙署的一名书吏便快步走了进来,神色倨傲,将一份盖着江宁府大印的公文放在他桌上。
“陈大人,府尊大人有令,请您过目。”书吏说完,也不多待,转身便走。
陈砚秋拿起公文,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这并非寻常的公务行文,而是一份“协查通报”,内容赫然是关于清风阁案的“最新进展”。通报中称,主犯顾文渊经连日审讯,已“幡然悔悟,供认不讳”,并亲笔画押,供出其刊印“谤书”、煽动士林,乃是受“朝中某官员”暗中指使!通报虽未直接点名,但字里行间暗示的线索——如该官员“新近入江宁”、“曾多次过问士林事务”、“与顾文渊有过秘密接触”等——无一不将矛头隐隐指向他陈砚秋!
公文最后要求各司衙署提高警惕,若发现与涉案官员往来之可疑迹象,须立即上报。
这分明是一份战书!一份将他陈砚秋正式列为嫌疑对象的公开宣告!
值房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陈砚秋能感觉到门外那些下属官吏们投射进来的、混杂着惊疑、同情与畏惧的复杂目光。他握着公文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郑元化此举,不仅是要坐实他的罪名,更是要彻底孤立他,让他在官场中寸步难行!
他强压下翻腾的气血,将公文缓缓折好,放入袖中。此刻任何失态的反应,都只会落入对方的圈套。
然而,官场上的风暴仅仅是个开始。当他结束一天的公务,走出提举学事司衙门时,发现清溪馆的马车并未像往常一样等在门口。老仆安福气喘吁吁地跑来,脸上带着惊惶:“老爷,不好了!我们的马车在半路被几个泼皮无赖拦住,车夫被他们推搡辱骂,车轮也被他们丢的烂泥污秽糊住,一时无法行驶…老奴,老奴是跑来的!”
陈砚秋脸色一寒。针对他个人的攻击,已经从官场蔓延到了市井!
“无妨,走回去便是。”他淡淡道,心中却知,这恐怕只是开始。
果然,回清溪馆的一路上,他感受到了比清晨更加露骨的恶意。街边巷角,不时有人对他指指点点,压低声音议论着。
“看,就是他…听说跟那个印反书的顾文渊是一伙的!”
“表面像个清官,背地里尽干些煽风点火的勾当!”
“怪不得江南最近不太平,原来是有内鬼!”
“呸!斯文败类!”
污言秽语,如同毒蛇的信子,从阴暗处不断吐出。甚至有几个半大的孩子,跟在他身后,唱着不知从哪儿学来的、编排他“勾结奸商、祸乱士林”的顺口溜。
安福气得浑身发抖,几次想要回头呵斥,都被陈砚秋用眼神制止。他知道,这些市井流言,绝非空穴来风,必然是有人在背后精心策划、推波助澜。郑元化是要用这铺天盖地的舆论,将他彻底污名化,让他陷入人人喊打的境地,届时再行构陷,便显得“顺理成章”。
艰难地回到清溪馆,还未进门,便见柳婉清站在门口,面色苍白,眼中含着泪光,却又带着一股倔强。她身边,幼子陈珂紧紧抓着母亲的裙角,小脸上满是惊恐和委屈。
“官人…”柳婉清声音哽咽,“你…你可算回来了。”
“出了何事?”陈砚秋心中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