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玄桢记 > 第549章 至今台下余灰烬,犹是将军寸寸丹

第549章 至今台下余灰烬,犹是将军寸寸丹(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不是硬闯,\"岳峰盯着烛火,\"是让他们'请'我们进去。\"

申时,粮仓外。李谟的亲卫统领郑屠叉着腰站在门口,见岳峰带着人来,啐了口唾沫:\"岳指挥这是要抢粮?\"

岳峰举着那方带\"张\"字的布帕:\"我是来问李缇骑,这帕子是不是张侍郎送的。听说张侍郎在京师给你留了三进的宅子,就等城破了搬进去?\"

郑屠的脸瞬间涨红。他确实收了张敬的好处,答应事成后去京师享福。\"你...你胡说八道!\"他拔刀就要砍,却被身后的人拉住——是王迁,他不知何时来了。

\"岳指挥何必动气,\"王迁皮笑肉不笑,\"粮仓的粮,傍晚就发。只是...听说你昨夜写了封家书?不如给我看看,也好替你转呈京师。\"

岳峰心里一沉。他们连他写家书都知道了,定是帐里有内奸。\"家书是给我爹的,\"他缓缓道,\"就不劳王佥事费心了。倒是我听说,你前日给李谟的信里,说要'借鞑子手除岳某',这话可当真?\"

王迁的笑僵在脸上,手不自觉摸向腰间——那里藏着另一封密信。周显眼疾手快,冲上去按住他的手腕,从袖中搜出个纸团。展开一看,上面写着\"今夜三刻,焚粮后即报京师,称岳峰焚粮降敌\"。

酉时,中军帐。岳峰坐在案前,看着那封刚写好的家书。纸上的字被泪水洇了又干,\"爹\"字旁边晕开一片墨痕。他想起小时候,爹岳忠泰教他写字,说\"为将者笔要稳,心要正\",可现在他的手却抖得握不住笔。

\"将军,\"孙诚进来,眼眶通红,\"我们查出来了,帐里的内奸是文书刘平,他...他已经畏罪自杀了。\"

岳峰点点头。刘平是三个月前李谟派来的,平日谨小慎微,谁也没怀疑。\"他死前说了什么?\"

\"说...说李谟和张敬约定,城破后把所有罪责推给你,还说...说陛下已经信了他们的话,说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岳峰猛地将家书拍在案上,烛台震倒,蜡油溅在纸上,烫出个黑洞。\"陛下...\"他喃喃道,想起三年前复位时,德佑帝萧桓在天坛发誓\"永不负边将\",可现在...

\"将军,\"周显进来,手里拿着火把,\"王瑾的人传来信,说李谟的人已经在粮仓周围堆了柴草,就等天黑。\"

岳峰深吸一口气,拿起家书:\"走,去烽火台。\"

戌时,烽火台。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像刀子割。岳峰站在台顶,看着拄着断矛,互相搀扶着,眼睛里却燃着光。

\"弟兄们,\"岳峰的声音被风吹得发飘,\"李谟要烧粮仓,嫁祸我们通敌。朝廷信不信,我不知道。但我岳峰在这里发誓,生是大同人,死是大同鬼!\"

人群里爆发出哭喊:\"将军!我们跟你干!\"

岳峰展开家书,声音突然软了:\"这是我给我爹的信,说我没给他丢人...现在,我把它烧了,让天上的爹看看,他儿子守的城,还有人护着!\"

他点燃火把,凑到信纸边。火光舔舐着纸角,将\"镇刑司扣粮十七万石\"、\"张敬匿报军情\"的字迹映得通红。周显突然跪下来,磕了三个响头:\"将军!我们把信记下来,就算死了,也要让京师知道真相!\"

两百多人齐刷刷跪下,跟着周显念信上的字,声音震得烽火台的木柱嗡嗡作响。岳峰看着跳动的火苗,突然笑了——他爹说过,忠魂是烧不掉的。

亥时,粮仓方向突然燃起大火。李谟的人果然动手了,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连北元的营帐都能看见。郑屠带着缇骑在城下喊:\"岳峰焚粮通敌啦!大家快投降啊!\"

岳峰站在烽火台上,举起那杆断了旗穗的卫指挥大旗:\"弟兄们,看到了吗?这就是他们的伎俩!\"

孙诚突然喊道:\"将军!北元开始攻城了!\"

岳峰向下望去,北元的攻城锤正撞向城门,\"咚\"的一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他转身对周显道:\"你带五十人从密道走,把刚才记的信藏在贴身衣物里,就算爬,也要爬到宣府,找到谢渊!\"

周显哭着摇头:\"将军!我不走!\"

\"走!\"岳峰推了他一把,\"我和你叔岳忠泰不一样,他死在阳和口,连个说真相的人都没有。你必须活着,让天下人知道,大同卫的兵,不是叛徒!\"

子时,城门破了。北元的铁骑像潮水般涌进来,喊杀声震耳欲聋。岳峰提着刀站在路口,身边是孙诚和最后几十个伤兵。他们的甲胄上结着冰,手里的刀却攥得很紧。

\"将军,\"孙诚咳着血,\"你看,李谟的人跑了!\"

岳峰望去,见郑屠带着缇骑往南门跑,他们的马背上驮着抢来的绸缎和粮食。\"让他们跑,\"岳峰笑了,\"跑得了今天,跑不了明天。\"

他挥刀砍倒第一个冲上来的北元兵,血溅在脸上,烫得像火。身后的伤兵们跟着呐喊,声音嘶哑却响亮。岳峰想起家书里写的\"来世不复生于将门\",突然觉得可笑——若有来世,他还要守大同,守得让奸佞不敢抬头!

丑时,岳峰靠在断墙上,身上插着七支箭。他看着孙诚和最后几个兵倒下,看着北元的士兵踩过他们的尸体,突然觉得累了。

远处传来鸡鸣,天快亮了。岳峰从怀里掏出块烧焦的信纸残片,上面还剩个\"忠\"字。他把残片按在胸口,闭上眼睛——他好像看见他爹了,在阳和口的烽火台上,冲他招手。

烽火台空草半枯,残碑犹勒岳公符。血书未逐西风散,白骨终教青史书。奸佞颅高悬北阙,忠良祠宇枕西隅。至今寒柝敲霜夜,似诉当年守塞孤。

片尾

《大吴史?岳峰传》载:\"德佑十四年七月廿八,大同卫内城陷。指挥岳峰率残卒巷战,身被十创,犹手刃北元百户三人,终力竭倚堞而亡,年三十七。亲卫周显冒矢石突围,怀其焚家书残片七片,间道奔宣府,凡七日始达。宣府卫谢渊得片纸,见'镇刑司扣粮'等字,伏地恸哭,遂提兵三万复大同。入卫时,岳峰遗骸僵立如塑,胸间焦纸犹存,'忠'字未烬,指痕深嵌纸上,似临终犹攥之。\"

《谢渊文集?复大同疏》存:\"大同卫之焚,非焚粮也,焚奸佞之铁证;岳峰之死,非死于敌也,死于廷臣之构陷、主上之猜忌。渊收李谟、张敬等十九人罪证,凡三上血疏,至德佑十五年春,帝始悟,命玄夜卫逮治。籍其家,得赃银十七万三千两,恰合阳和口所扣夏粮之数。斩李谟于市,张敬赐死,李德全谪守皇陵。呜呼!忠魂瞑目之日,距大同陷已八月矣,然天道昭昭,终未负岳峰辈寸寸丹心。\"

卷尾

《大吴会要?边防篇》评:\"大同卫之变,实为德佑朝边政转捩之枢纽。岳峰殉国后,谢渊三疏陈边弊,帝始诏废镇刑司监军之制,复五军都督府调兵权,边将得专阃外之责者十有三年。至永熙帝复辟,追赠岳峰'忠烈伯',立祠大同,与父岳忠泰合祀,祠联'两代忠魂守边徼,一抔黄土奠山河',皆谢渊手书。\"

《吴伦汇编?名贤传》载:\"周显携残纸至宣府后,谢渊命书记摹刻百本,遍传边镇。将士见'忠'字焦痕,莫不泣下,遂有'血书励边'之谚。后显官至玄夜卫指挥佥事,掌北镇抚司,终其生辑《边将冤录》十卷,收录岳峰以下十九人冤案,帝命藏于秘阁,以为后世戒。\"

《罪惟录?佞幸传》论:\"李德全虽谪守皇陵,其党羽犹存于朝。德佑十六年,谢渊借'阳和口粮仓案'再劾,始清镇刑司余孽,籍没者凡三十余家,得赃银累计逾五十万两,皆充边饷。由是观之,岳峰一炬家书,非独明己志,实启涤荡奸邪之端。\"

时人有《吊大同》乐府云:\"大同城,高入云,城上血痕化为磷。岳将军,死作神,夜夜吹角惊胡尘。奸臣头,悬北门,至今不敢过雁门。\"其声悲切,流传边镇逾百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