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玄桢记 > 第553章 莫叹奸谋能肆暴,黎明自有捕逃兵

第553章 莫叹奸谋能肆暴,黎明自有捕逃兵(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话没说完,院外突然传来铁链拖地声。沈炼猛地吹灭灯笼,摸出靴子里的短刀——那刀是岳峰亲卫周显送的,刀鞘上还留着大同的沙痕。\"通知玄夜卫,\"他对身后的亲卫低语,\"镇刑司的人来了,按预案行事。\"

丑时一刻,\"轰\"的一声巨响,诏狱西墙塌了半截。钱六带着番役们冲进去,火把照见牢门上的锁,手却顿了——那锁是玄夜卫的\"子母锁\",比镇刑司的万字锁多三道机关。\"砸!\"他喊着,心里却发凉,李谟说\"狱卒会内应\",此刻连个人影都没有。

王小二举着锤子发抖,他看见墙根有血迹,像人被拖过的痕迹。突然从房梁上落下网子,将前排番役罩住,玄夜卫的箭雨紧接着射来。他听见钱六喊\"快退\",自己却被后面的人推着往前,平安符从袖里掉出来,被马蹄踩碎在泥里。

张敬在牢里听见外面的厮杀,突然站起来撞向木柱。沈炼一把按住他,见他眼里闪着光:\"沈百户,我招!李谟与北元约定,劫狱后烧镇刑司档案库,嫁祸给玄夜卫...\"话音未落,牢门被撞开,李谟提着刀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十几个浑身是血的番役。

\"张侍郎倒是识时务,\"李谟笑,刀尖滴着血,\"可惜晚了。\"他挥刀砍向沈炼,却被对方侧身躲过,刀劈在牢门的铁条上,火星溅在张敬脸上。沈炼盯着他的刀——那刀柄缠着金丝,是去年李德全赏的,此刻却沾着诏狱卒的血。

寅时,镇刑司档案库突然起火。守库的老吏刘福被捆在柱子上,看着李谟的心腹翻找\"扣粮十七万石\"的账册。\"你们会遭报应的,\"他咳着烟,\"那账册我早抄了副本,藏在...\"话没说完就被堵住嘴,火舌舔着他的衣角,他想起十年前给岳忠泰送过粮,那时的镇刑司还不敢这么无法无天。

外面传来玄夜卫的呐喊,放火的番役们慌了神。有个年轻的想救火,被头目一刀砍倒:\"李大人说了,烧干净才好赖给沈炼!\"火焰里飘出纸灰,其中有片沾着血——是岳峰血书的抄件,李谟原想留着炫耀,此刻却成了引火的柴。

卯时,通州码头。李谟带着越狱的王迁等人跳上渔船,船老大哆嗦着解缆,却发现锚链被铁链锁死了。\"怎么回事?\"王迁拔刀威胁,却见船老大指向水面——玄夜卫的巡逻艇正从雾里冒出来,船头站着沈炼,手里举着李谟与北元的密信。

李谟突然笑起来,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枚调兵铜符的仿制品——他原想用来骗北元,此刻却狠狠砸在水里。\"岳峰啊岳峰,\"他对着大同方向磕头,\"我输了,可你也死了...\"话音未落,箭穿透了他的喉咙,血溅在船板上,与之前抢来的盐引混在一起。

辰时,诏狱署的火灭了。沈炼站在废墟里,看着被抬出来的尸体,其中有钱六——他怀里揣着封没写完的家信,说\"若能活,带儿子去种地\"。玄夜卫指挥使赵承祖递来名册:\"逃了三个,都是李谟的亲卫,往蓟州方向跑了。\"

沈炼捡起块烧焦的账册残页,上面\"十七万石\"的字迹还能辨认。他突然想起周显说的,岳峰死前还在问\"援军至否\",喉头发紧:\"发海捕文书,就算追到北元,也要把人带回来——让他们看看,岳将军的血没白流。\"

巳时,朝堂上。萧桓看着沈炼呈上的劫狱供词,其中有李德全给李谟的回信:\"事急可烧诏狱,我在宫中专等消息\"。他将供词拍在案上,玉圭都震掉了:\"把李德全押来,朕要亲自审!\"

通政使刘矩突然出列,手里捧着个匣子:\"陛下,这是从李谟宅里搜的,是他给各边镇缇骑的密令,让他们'待大

午时,镇刑司的牌子被拆了。玄夜卫的士兵正在清洗大门上的血污,有个小吏蹲在墙角哭——他是去年被李谟逼着做假账的,此刻手里捏着沈炼给的免罪牌。阳光照进空荡的大堂,梁上还留着番役们拴绳索的痕迹,像道永远抹不去的疤。

片尾

《大吴史?刑法志》载:\"镇刑司之变后,帝诏废镇刑司缇骑,其职权归玄夜卫北镇抚司,诏狱由三法司会同看管。凡宦官不得干预刑狱,着为令。\"

《玄夜卫档?沈炼传》记:\"炼追逃犯至蓟州,遇杨洪总兵,合兵擒之。三犯皆招,供出李谟与魏王萧烈有私,欲借北元乱而夺位。帝始悟,削萧烈王爵,锢于凤阳高墙。\"

《边镇殉节录》补:\"大同光复后,谢渊于镇刑司旧仓掘出所扣军粮,仅余四万石,皆已霉变。遂奏请帝'永禁内官监边务',帝从之,立碑于大同卫,文曰'军粮乃将士命,敢私扣者斩'。\"

卷尾

卷尾

《大吴史?刑法志》续载:\"李谟劫狱后,率余党窜至通州卫,欲投北元,为玄夜卫沈炼部追及。八月初五,炼设伏于潞河桥,谟众皆醉卧舟中,被擒者凡百廿人。搜其身,得李德全所赠'北元枢密院印'木刻一枚,始知其早与敌约,拟叛逃后借兵反攻京师。\"

《玄夜卫档?狱案汇编》记:\"张敬、王迁越狱后,匿于吏部郎中赵全私宅。赵全为李德全姻亲,竟以'罪官家属'名义供给衣食,至八月初七始被搜出。时张敬正誊抄'九边布防图',欲托番役送北元营,图上朱笔标注'宣府粮道薄弱'处,与李谟密信所述吻合。三法司会审,以'通敌叛国'定罪,凌迟者十七人,牵连革职者逾百,史称'镇刑司之狱'。\"

《吴伦汇编?职官考》载:\"叛乱平后,帝诏废镇刑司'自行鞫狱'之权,其番役员额减十之七,悉归刑部管辖。又命玄夜卫设'缇骑稽查科',专查特务机构不法事,科印由内阁掌印官兼管,谓'以内制外,以防专擅'。此制沿用至永熙朝,终大吴一代未再变。\"

《罪惟录?轶事》录:\"李谟伏诛之日,京师百姓聚观,有老妇持锥刺其尸,哭曰'吾儿在大同饿毙,此獠之罪'。后查抄其宅,得赃银三十万两,皆熔铸成'镇刑司'字号银锭,原拟'献城后分赠党羽'。帝命将银锭熔为军饷,押运大同,每锭刻'岳峰'二字,曰'以奸佞之财,慰忠烈之魂'。\"

时人有《潞河叹》诗讽其事:\"缇骑挥刀夜劫牢,潞河舟中醉魂骄。通敌印信藏怀袖,叛国图籍落市朝。百口同诛犹恨晚,九边重镇始得牢。莫嗔天道多反复,自有青锋斩恶苗。\"

缇骑挥刀夜未央,诏狱墙倾血溅梁。假诏终难欺日月,真凶怎脱网罗张。焚书空费奸谋计,劫狱反成罪证章。莫道权阉能肆恶,天刑终到镇刑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