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1)(2 / 2)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要先见了本地知府,这才好去找武官,否则面子上不太对。
现在晁知府也接触过,还是从府衙门口直接去找严庆云,也就没事了。
严庆云那边也是只是打个招呼,毕竟以前并肩作战,关系不一样。
严庆云见到纪彬也很高兴,他现在手底下一千五的兵士,比在汴京的时候还要高兴。
但他带来另一个消息,让纪彬挺高兴的。
“我给同僚写的信已经有回音了,有十个退下来的同僚,身体没什么问题,只是年龄到了,所以要回乡。”严庆云道,“同僚还很高兴,他手底下一百多兵士,都是今年退下来,你要人对他来说,还是好事。”
毕竟退下来之后,很多人不知道要做什么,也算在边关那么多年,回来之后一时间不适应也正常。
现下有了去处,对很多家境不好的兵士来讲还挺兴奋的。
特别是给传说中的纪先生做事,更让人高兴。
但凡从边域回来的兵士,哪个不知道纪彬的名字,相比其他地方的人,他们对纪彬更加感激。
那些东西,真的为他们解了太多寒苦。
纪彬听到这话,笑道:“那就好,从边域退下来,定然是个中好手,我一定不会亏待的。”
严庆云拍拍纪彬,越跟他接触,越喜欢这个人啊。
现在还帮着兵士们找事做,实在是个好人。
“好,正好有个宿勤郡的长官要回乡探亲,估计六月底就会带着他们到兴华府了,你等着就行。”严庆云也为自己同僚们能找到事情做开心。
以前他们还嘀咕过,柴力那么厉害的人,为什么要在纪彬手下做事,现在完全不会有这个疑问。
谁让这是纪彬呢。
严庆云也好,其他同僚也好,对纪彬甚至是有感激的,至少给了退役兵士们一个去处。
虽然只要十个人,那也是好的。
知道自己手下能有事做,心里也能安稳点。
不过现在已经好多了,退下来之后发的银两也多了不少,听说都是新皇的命令,反正比先皇抠抠索索给那么一点点好多了。
但这话也是私下说,不敢大声讲出来的。
听说有人无意说了先皇不好,让新皇有些不高兴,说自己要重孝道。
不过这种事也只是传言,他们兴华府离得这么远,也不管不到他们。
纪彬从指挥营回来,跟不少人都打招呼。
这些兵士们一口一个纪先生,明显对他很尊敬,把纪彬喊得都有些不好意思。
从严庆云这到家,船运上所有事都已经安排妥当。
二十多万斤的货物已经准备好。
船工也招募的差不多。
六月底护卫们会到兴华府。
船只更是已经到最后的阶段。
万事俱备,只等着七月初新船头一次航行。
有白叠子号之前的经验,纪彬其实并不怎么担心。
反而是卢益赖亚紧张得很,他们二人经验确实丰富,带过的船只也多。
可两千料的大船,还是让人心潮澎湃。
现在是六月十八,距离船只航行只剩下十几天,谁能不紧张啊。
但一想到纪彬坐镇兴华府,似乎那些担心又没有了。
虽然纪彬不能同去,但沿途在哪停,跟谁交易,一切清晰明了,他们照着做就好。
骆家为了等纪彬一起走,甚至还愿意推迟四五天再出发,可以说连保镖都有。
骆家确实是为了纪彬推迟时间。
虽然骆家大公子带的船只还在外面,但骆金川已经回来了
回头一天,就亲自来找纪彬,势必要跟纪彬好好聊聊。
自从兴华府平乱以来,纪彬就忙得厉害,连骆金川也靠近不了。
现在终于找到机会,肯定要吃酒谈天的。
盛情难却,纪彬只好答应带着妻子去骆家赴宴。
谁知道纪彬引娘刚到骆家,就发现今天这阵仗,似乎郑重得很。
那骆家妻儿看向纪彬引娘的眼神,都充满感激,对引娘更是客气万分。
今日的宴席男女分了桌,到纪彬骆金川这边,骆金川甚至让陈乙也坐下来,看得出来他态度有多好。
引娘那边自不用说,骆家女眷都把她当恩人。
这种态度纪彬引娘是明白的。
当初纪彬在骆家要搬离兴华府的时候拉了一把,甚至还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
虽说谈家那些恶心事他们没怎么参与,但毕竟有些不清白的事,好在不算严重,这种情况下也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纪彬不仅给了骆家反水的机会,还给了扬州布政使的书信。
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直接给了骆家两条路,怎么选都不会有错。
骆金川选择是送妻儿离开,自己留下来。
这留下来也让骆家受益匪浅,平时乱的时候感受不到,现在基础建设起来,环境稳定,骆家赚得钱立刻翻倍。
他们家按照正常范围交税,一点也不觉得心疼,相比以前被前知府搜刮的,这都不算什么。
可要是纪彬没提醒呢?
也许骆家真的就到扬州了,从扬州白手起家,那情况,绝对不如留下兴华府。
兴华府有着他们家的基业,是祖上奋斗的地方,这里乡土乡音都是熟悉的。
能留下,自然比去扬州好。
之前纪彬忙的时候,骆金川也主动不去打扰,现在知道他闲了,立刻大开宴席,就是为了感谢纪彬当时出手相助。
纪彬笑:“这跟我关系不大,不是你收起来的那个箭柄,也不会让朝廷下决心直接铲除。”
之前纪彬也好,王巡查也好,发现前知府等人勾结外贼,可是并未有实际的证据。
直接去抓那些番邦人又容易打草惊蛇。
也是骆金川拿出番邦人用的箭柄,算是有了铁证。
勾结外贼这种情况,是谁都不能容忍的。
那些番邦异族原本就野心勃勃,贪图南军国地大物博,这种情况下还勾结那些人买卖货物,其心可诛。
骆金川也算有功。
纪彬说得客气,但骆金川乃至骆家,早就把纪彬当救命恩人,更是保住祖产的恩人。
说句直白点的,以后的纪彬引娘,在骆家是绝对的座上宾,谁都没法比那种。
纪彬笑笑,举起酒杯,算是默认骆金川的说法。
骆家如今已经是兴华府最大的船运人户,只要跟他家搞好关系,以后每次出行,都会有保障的。
再加上,骆家在沿途的人脉。
他家这次船运,绝对会平安无事。
他也在刻意避开骆家做的营生,货物绝对不会有冲突。
两家只会合作得更紧密。
纪彬他们这边吃着酒,引娘那边也不例外。
等他们两个回家,下意识笑了下。
好了,一切都已经准备好,只等着开船。
六月二十,兴华府渐渐恢复平静。
主要是纪彬这边恢复平静,就连热火朝天的刺绣学习,也渐渐冷静下来,该上手的已经开始了,没上手的也知道自己没这个天分,开始寻找其他活计。
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纪彬已经买好货物,准备出发。
兴华府的作坊,纪滦村的作坊,甚至兰阿巷作坊,都在注意纪彬这里。
想看看第一次船运,他这边能不能赚钱,如果能赚钱,下次船运肯定更加火热。
按照晁知府的说法,那就是纪彬一个人盘活了整个兴华府作坊。
晁知府知道得比别人多一些,明白纪彬在汴京的人脉,所以对这次航运也很有信心。
这期间晁知府并未多管作坊的事,只要大家下个月按时纳税,就跟他毫无关系。
他做得更多,反而是帮引娘的宅子维护安全,甚至跟引娘商议,现在官学空了一大半,如绣娘们愿意的话,教学可以搬到官学当中。
那地方不仅大,而且环境还好,最重要的是,官学就跟府衙很近,甚至比宅子还要安全。
每日绣娘们去官学教兴华府女子们刺绣,晚上回宅子休息,比起现在来说,明显更体面。
引娘被请到衙门谈这件事的时候,还微微惊讶。
官学?
向来都是男子读书科考的地方,如今兴华府读书风气是不盛行,修缮好的官学空了一大半。
但很多官员宁愿空着,也不愿意让女子进入。
晁知府倒是很有意思。
引娘还问了句:“官学的夫子们可能同意?若真的在里面教学,进的可不止是绣娘,还有各家的女学生们。”
引娘师从荆高庄的荆夫子,又在纪彬身边五年多,对这些事还是很了解的。
有些酸腐的孺子,确实有些问题。
晁知府笑呵呵道:“放心,那边我已经说了,如果绣娘们进去,官学则一分为二,东西两边隔开,互不打扰。”
这倒是好得很,宅子毕竟拥挤,之前一次招二十个见习绣娘,就是因为地方太小。
若是真的能在官学里教刺绣,效率可以大大提升,一次来二百个女学生也是可以的。
等引娘回去,说了晁知府的意思,纪彬感慨:“不愧是新皇特意选过来的人,确实很有能力。”
晁知府不管作坊,是因为知道商人逐利,只要这次航运有成效,都不需要他努力,就有大批作坊陆陆续续搬过来。
但绣娘不同,绣娘是要培养的,现在天降十个技艺精湛的绣娘,他高兴还来不及,肯定要极力促成此事。
更多女子吃了刺绣这口饭,兴华府各家的日子也会好过些。
换句话说,晁知府在努力增加就业,让更多人有谋生的技能。
以前还需要他自己努力,去找会技术的人来教导百姓。
现在纪彬引娘带来的十个绣娘,对他来说简直是掉馅饼一般。
晁知府这段时间先是见了纪彬,再去官学那边操办此事,这人也是个实干,不拘小节的。
绣娘们在知道,她们十个人要去兴华府官学当夫子的时候,人都傻眼了。
官学?
她们只是听说过这两个字,离她们的生活还很远。
也不对,其中有个叫樊翠的女子,她儿子学问好,就考进了邑伊县官学。
但那也是当学生啊,她直接进去当夫子?
虽然教的是她引以为傲的绣活,还是让人不可思议。
说到底还是兴华府偏远,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还没受到更多所谓规矩的荼毒。
晁知府也是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让绣娘们去官学的说法。
这个提议效果也是显著的。
首先直接提高了这十位绣娘们地位。
不仅如此,还鼓励了许多女子们前来求学,再也不局限一次只能教二十个的窘境。
他们兴华府怎么也有快两万的人口,其中好几千女子,就算来个十分之一,那人数也不少了。
一次教的学生多,对十位绣娘们来说还更省心。
樊翠带着五十个绣娘的时候,手甚至有点抖,她这怎么教啊。
这么宽敞的教室,还有五十个眼睛明亮,渴望跟她一样用刺绣改变命运的女子。
想到刺绣,樊翠紧张少了些,这是她最熟悉的事情,也是她最下力气学的一件事,她可以当好这个“夫子”的。
当年她因为跟着引娘的刺绣坊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送儿子女儿上学,现在兴华府的人照样可以。
樊翠也听说过这里的人吃过多少苦,也是为他们心疼的。
跟樊翠想法一样的,还有其他绣娘们,她们十个原本就是比较有想法的人,不然也不能跟着引娘出来。
现在稳稳心神,教的又是她们最熟悉的刺绣,个个都十分认真。
因为她们知道,引娘都看在眼里呢。
只要好好做事的,引娘肯定不会亏待。
这十位绣娘到官学教女学生的事,直接传到邑伊县百姓的耳朵里。
当时很多绣娘都不肯过来,一个是嫌麻烦,二是太远了,而且自己吃饭的本事教别人,怎么都心疼。
虽然也有人说,若不是当初东家愿意出钱,李裁缝,还有巧晴她们愿意教导,也没有现在的刺绣坊。
可到自己这边,就算引娘是给十位绣娘五十两银子当教资,很多人也不愿意去教。
但现在不同,现在没去的绣娘们甚至有些痛心疾首。
这是在官学里面教啊,多大的体面。
从官学出来,人人都要喊一句女夫子的,看看人家荆高庄的荆夫子,那有多体面,大家都知晓的。
樊翠的大儿子在邑伊县官学的时候,也听到这个消息。
他知晓母亲为了多赚五十两银子,去了兴华府,也知道母亲讲那是个好机会。
但此时的消息还是让他吃惊。
他在官学当学生,母亲都去当夫子了,岂不是跟他们这夫子一样?
母亲如此,他这个当儿子也不能松懈。
而在纪滦村私塾读书的樊翠小女儿,同样也是震惊,她还下意识道:“以后我也要当夫子。”
谷夫子看看小姑娘,笑着道:“好啊,好好学习,你也能当夫子。”
樊翠小女儿握紧拳头,她没有开玩笑!她说的是真的!
等她这次考试考好了,就能去荆高庄找荆夫子,她要跟荆夫子学习怎么当女夫子!
谷先生见她的表情哭笑不得,指了指手里的三字经:“先背会这个,还有四书五经,都等着你背。”
“背就背,不难的。”
樊翠小女儿现在可是有榜样的人,她的榜样就是她的母亲,最厉害的,能到官学当夫子的母亲!
至于樊翠的相公,在酿酒坊干活下意识利落很多,私下也在跟着小女儿学认字。
谁也不能落后啊。
引娘都不晓得连带效应这么强,她最近在安排绣娘们的教学。
现在已经分为上午学堂跟下午学堂,每次五个绣娘在五个教室教导。
这一天的课程都是一样的,方便兴华府来学习的女子们抽时间过来,偶尔家中有事,错过一节课也没事。
还能让十位绣娘们稍微歇歇,不至于那么辛苦。
可引娘瞧着,绣娘们兴致勃勃,哪有累的感觉,她们还在分享教学经验,越来越像有经验的夫子了。
这些事处理完,官学的事就交给棉红棉橙两位婢女,她们两个操持着进度,要是有事再去禀报引娘。
如今不止绣娘们走出去会被人人称为夫子,就连她们两个,都是一口一个棉红姑娘,棉橙姑娘,可体面得很。
纪彬这边则最后清点一遍货物,所有货物已经包裹好,海安号也已经停泊到大码头处。
海安号行驶过来那日,算是震惊了很多人。
两千料的大船他们见过,但两千料,却这么好看的这么新的船,却是头一次见。
三层高的船看起来跟小山一般。
当时纪彬陈乙,卢益赖亚都站在上面,看码头上的人跟蚂蚁一般,可见其雄伟。
其中卢益赖亚更是按捺不住激动。
这么大的船在他们的掌控当中!谁能不激动!
赖亚打着旗语,跟岸边沟通好,停泊到固定的位置上。
现在的船只停泊位还比较多,纪彬一口气租了许多,这都是兴华府官府收钱,根据骆家来说,比之前定价合理太多。
所以现在早租早好,若是兴华府真的发展起来,停泊位都会很难求。
这种经验纪彬肯定是听的,直接包下不少。
反正码头的小吏们见到纪彬都是眉开眼笑。
这位财神终于来照顾他们了!
看见纪彬就等于看到钱了啊!
船只停泊好,那就可以陆陆续续装货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