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收留(1 / 2)
二十多名流民都聚集在村口,其中有位二十多岁的妇人抱着个四五岁的孩子,孩子脸颊烧得通红,正在昏睡。
郑三娘看到那妇人和孩子,立刻便想起自己失去孩子的事,心里早已经生出恻隐之心。
看到姜梨和李旺走过来,她赶紧帮着妇人说话道:“姜姑娘,这孩子烧得厉害,能不能先给他点热水喝喝。”
姜梨知道她什么意思,但除了这对母子和四五名妇人,其余的流民大都是青年男子。
听郑三娘这样说,她点了点头,“你去拿点热水过来,顺便拿块干净的布巾过来,给孩子擦一擦额头和手心”
郑三娘听了,连忙应声,“哎!我这就去!”转身就往村子里跑去。
赵青眼里闪过一丝感动,他就知道,姜姑娘菩萨心肠,一定不会见死不救。
这样的场面,就算是傻子也知道这些人中谁是说话算数的人了,二十多名流民眼巴巴的望着姜梨。
抱着孩子的妇人祈求道:“姑娘,我们都是良民,前阵子夷兵作乱,为了活命才躲进林子里,原本想着等朝廷赶走夷兵后才回村,哪里知道接连下了两日雨,林子里又闷又湿实在没有办法呆了,才出来挣条活路。”
妇人身边一名短衣男子也赶紧道:“姑娘,我们是南边石洼村的,我叫周卫,这是内人和小儿。若不是小儿烧了一日一夜,我们定然不会出来。”
他又指了指身后几个青年男子,“这些都是同村的乡亲,都是庄稼人,绝无半点歹意。只求姑娘能借个避雨的地方让我们暂时住一晚,等孩子退了热,我们立刻就走。”
姜梨目光扫过众人,落在站在最后的一名男子身上。
那男子身着半旧的青布长衫,虽然衣衫下摆沾了泥,低着头形容狼狈,但站在众人中依旧格格不入,一看就不像是庄稼人,倒像个读书人。
姜梨眉头蹙了蹙,周卫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立刻解释道:“木先生不是石洼村人,他是到眉州投亲,半路遇到夷兵躲进山林迷了路,后面遇到我们,便与我们一起。”
那木先生见周卫介绍自己,抬起头朝着姜梨拱手行了礼。
果然是林祎!
她不动声色道:“既然是眉州的乡亲们,无论如何也要帮一帮。但二十多人村里也无处可安置,不如就在这里搭两顶帐篷,一会我让人拿点米面过来,将就对付一夜。”
她顿了顿,加重语气,“但有一条,这期间不得随意进村走动。”
“姑娘仁善,给我们安身之处已是天大的恩典,我们不敢不守规矩。”抱着孩子的周氏赶紧道。
这时郑三娘提着水壶、抱着布巾跑了回来,对周氏道:“快把孩子抱过来,用热水擦擦,再喂他点米汤!”
妇人哽咽着道谢,忙将孩子抱到郑三娘面前。
郑三娘手脚麻利,自己又带过三个孩子,她蹲下身子,用布巾蘸了热水将孩子额头脖颈都擦了一遍,这才递给周氏一只装了半碗米汤的碗,“米汤里放了盐和糖,试试看能不能将热退下来。”
周氏千恩万谢地接过碗,舀了米汤喂怀中的孩子。
姜梨看那孩子脸上的红晕褪了些,喂他米汤也能够喝下去,这才对周氏道:“丰年县今日是不会开城门了,明日早晨你可以抱着孩子进城,去找个大夫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