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岐仁堂暖肾记:四十无子汉,一丹续香火(2 / 2)
岐大夫再次为他诊脉,点点头:“脉象比之前好多了,尺脉沉而有力,寸脉也平和了,说明肾阳已经开始复苏,心火也归位了。你说身上暖和,这就是阳气归位的表现,就像冻土解冻,春天来了,地里才能生根发芽。”
李桂兰接着说:“岐大夫,他现在也不怎么烦躁了,之前总因为这事跟我闹脾气,现在也温和多了。”
“这是自然,”岐大夫笑着说,“肾精足了,心神也就安了,《黄帝内经》说‘肾藏志’,肾精充足,人的心志才稳定。我再给你制一料药,这次附子减量,再加些菟丝子、杜仲,巩固药效,服到一半就停,不用服完。”
“为啥服一半就停啊?”刘建国疑惑地问。
“《伤寒论》讲究‘中病即止’,服药是为了调理平衡,现在你的身体已经往好的方向走了,再服完一料怕温补太过,反而上火。就像给花浇水,浇到土湿润就行,浇多了反而会烂根。”岐大夫解释道。
夫妻俩又抓了药,回去继续调理。这次服到一半,李桂兰就觉得身体不对劲,月经推迟了十几天,还总恶心想吐。她偷偷买了验孕棒,两条红杠清晰地映入眼帘,她激动得手抖,跑回家拉着刘建国的手喊:“建国!建国!我怀孕了!我真的怀孕了!”
刘建国愣了半天,反应过来后,抱着妻子原地转了好几个圈,眼眶都红了:“真的?桂兰,我们有孩子了?太好了!太好了!”
夫妻俩当即买了水果点心,赶往岐仁堂报喜。岐仁堂里正好有几位看病的街坊,见两人喜气洋洋的,都围了过来。刘建国拉着岐大夫的手,哽咽着说:“岐大夫,谢谢您!要不是您,俺们这辈子可能都没孩子了!您真是活神仙啊!”
岐大夫笑着摆摆手:“不用谢我,是你自己遵医嘱,把生活习惯改好了,药效才能发挥作用。《金匮要略》说‘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很多病都是不良生活习惯害的,治好病,一半靠药,一半靠自己啊。”
旁边一位看热闹的街坊张大妈凑过来:“岐大夫,您可真厉害!我邻居家的小子,也是结婚好几年没孩子,跟建国情况差不多,总熬夜喝酒,我让他也来您这看看?”
“可以让他来看看,”岐大夫点点头,“现在很多年轻人,仗着年轻,熬夜、吃冷饮、过度劳累,都是在伤肾精、损肾阳。《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是生命的本源,年轻时不养护,到老了就会出问题。”
后来,张大妈邻居家的小伙子果然也来找岐大夫看病,岐大夫根据他的情况,在固本健阳丹的基础上稍作调整,调理了半年多,也成功让妻子怀上了孩子。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岐仁堂的名声更响了,不少备孕多年无果的夫妻都慕名而来。
转眼一年过去,刘建国的儿子出生了,白白胖胖的,夫妻俩给孩子取名叫“刘念岐”,感念岐大夫的恩情。孩子满月那天,刘建国特意带着妻儿,提着喜糖来到岐仁堂,给岐大夫磕了三个头。
岐大夫连忙扶起他,抱着孩子,笑着说:“好孩子,以后可得好好养护,别让他再走他爹的老路。”他转头对刘建国说:“现在孩子生了,你也不能放松,还是要注意作息,少应酬,《脾胃论》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平时多吃点山药、小米、红枣,养养脾胃,脾胃好了,才能更好地运化水谷精微,滋养肾精。”
刘建国连连答应:“大夫,您放心,我以后一定注意。我现在才明白,身体是本钱,啥钱都不如有个好身体,有个完整的家。”
岐仁堂里的药香依旧袅袅,岐大夫的话语温和而有力量。阳光下,刘念岐在岐大夫怀里咯咯地笑,那笑声里,藏着中医的智慧,藏着生命的希望,也藏着岐仁堂几代人“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传承。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医医未病,中医医欲病,下医医已病”,岐大夫不仅治好了刘建国的病,更教会了他养生的道理,这或许就是中医的魅力——不仅疗愈身体的病痛,更引导人们顺应自然、养护生命,让生命之树常青,让香火得以延续。
往后的日子里,每当有人问起刘建国求子的经历,他总会指着巷子里的岐仁堂,感慨地说:“是岐大夫救了我们家,中医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啊!”而岐仁堂的木门,依旧每天敞开着,迎接着一个个被病痛困扰的人,用一剂剂良方、一句句叮嘱,温暖着一颗颗焦虑的心,续写着中医济世救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