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瘟疫(2 / 2)
王瑾慌忙举桃木剑格挡,剑身与利爪相碰,迸出火花。那女尸厉声尖叫,似乎畏惧桃木剑,攻势稍缓。
王瑾趁机向后奔逃,女尸紧追不舍。眼看就要被追上,王瑾忽见前方有一山洞,不及多想,钻了进去。
洞中幽深阴暗,王瑾屏息凝神,听得洞外女尸咆哮许久,方才渐渐远去。
王瑾松了口气,正待出洞,忽听洞深处传来微弱人声:“外面...可是活人?”
王瑾吓了一跳,握紧桃木剑,小心翼翼向洞内摸去。拐过一个弯,见有微光闪烁,竟是一处宽敞石室,室中坐着一位白发老翁,骨瘦如柴,身旁放着一盏油灯。
老翁见王瑾,惊喜道:“果然是活人!老夫困在此处多日矣!”
王瑾见是老翁,稍安心防,问道:“老丈何人?为何在此?”
老翁叹道:“老夫姓陈,本是沂州府医官,月前上山采药,遭遇那红衣妖尸,侥幸逃脱,却困在此洞中不敢出去。”
王瑾惊喜道:“原来是陈医官!晚生王瑾,正是为瘟疫之事而来...”当下将前后经过说了一遍。
陈医官听后唏嘘不已:“原来如此!那日我上山采药,也曾见那古墓,阴气极重,不敢靠近,不料果然有尸魅作祟。”又道:“小哥取得符咒,还需尽快回村化解井水之毒。只是那妖尸守在洞口,如何是好?”
王瑾忧心道:“正是如此,云阳道长只给晚生三日时间,如今已过两日,若再不回去...”
陈医官沉吟片刻,道:“老夫倒有一计。那妖尸虽厉害,却惧怕阳气旺盛之物。老夫观小哥眉清目秀,元阳未泄,若是能以指尖血画符,或可暂退妖尸。”
王瑾疑道:“此法可行?”
陈医官道:“古籍有载:处子之血,阳气最盛,可破阴邪。不妨一试。”
王瑾于是咬破指尖,依陈医官指导,在桃木剑上画了一道血符。二人悄悄摸到洞口,果见那红衣妖尸守在洞外不远处。
王瑾深吸一口气,猛然冲出洞口,举剑喝道:“妖孽看剑!”
桃木剑上血符红光一闪,妖尸尖叫一声,竟被震退数步。陈医官趁机冲出,二人往山下狂奔。
妖尸怒极,紧追不舍。眼看就要到山脚,王瑾忽觉心口剧痛,哇的吐出一口黑血,踉跄倒地。
陈医官大惊:“小哥疫病发作了!”
原来三日之期已到,云阳子所给丹药药效已过。
妖尸见状,狞笑着扑来。陈医官挡在王瑾身前,却被妖尸一爪扫开,撞在树上昏死过去。
王瑾挣扎欲起,却浑身无力,眼见妖尸利爪抓来,只得闭目待死。
千钧一发之际,忽听一声大喝:“妖孽敢尔!”一道金光从天而降,正中妖尸背心。妖尸惨叫一声,跌落在地。
王瑾睁眼一看,竟是云阳子赶到!
云阳子扶起王瑾,又喂他服下一粒丹丸,道:“贫道感应到妖气冲天,知你遇险,特来相助。”说罢转身面对妖尸,冷笑道:“千年尸魅,不在墓中静修,竟敢出来为祸人间,今日留你不得!”
妖尸挣扎起身,厉声道:“牛鼻子道士,多管闲事!那些愚民惊我清修,盗我内丹,死有余辜!”
云阳子叹道:“他们虽有不是,但罪不至死,更不至累及无辜百姓。你若肯收回瘟疫,贫道或可饶你一命。”
妖尸狂笑:“瘟疫既起,岂能轻易收回?除非以百人性命祭我!”
云阳子怒道:“执迷不悟!”拂尘一摆,口中念念有词,空中忽然出现八卦图案,金光大盛,照定妖尸。
妖尸在金光中惨叫连连,身上冒出黑烟,渐渐缩小,最终化为一颗黑色珠子,落于云阳子手中。
云阳子将珠子收入葫芦,这才来看王瑾:“符咒可曾取得?”
王瑾取出那半张符咒,云阳子接过一看,皱眉道:“符咒已被血污,法力已失大半,需得以真火重炼方能再用。”
王瑾焦急道:“村中疫情...”
云阳子道:“不必担心,贫道已暂控疫情。当务之急是先救醒陈医官,一同回村。”
二人救醒陈医官,匆匆赶回王家庄。刚到村口,便听哭声震天,一打听,才知就在这短短三日,村中又死了三十余人。
云阳子叹道:“罪过罪过!”当即令人取来柴火,在村中空地架起法坛,将符咒置于坛上,口中喷出三昧真火,煅烧符咒。
只见那半张符咒在火中翻滚,血污渐渐褪去,发出耀眼金光。云阳子又取出一瓶丹药,化入水中,令人分给村民饮用。
说也奇怪,染病村民饮下符水后,身上黑斑渐渐消退,不过半日,竟能下床行走。全村欢腾,皆跪谢云阳子救命之恩。
云阳子却道:“莫要谢我,若非王瑾舍生取义,冒险取回符咒,贫道也无能为力。”
众人又要谢王瑾,王瑾忙道:“晚生不敢居功,全仗道长法力高深。”又问云阳子:“道长,那妖尸已除,瘟疫是否彻底根治?”
云阳子摇头:“那妖尸虽除,但怨气已深入地下水脉,非一时能解。需得找到古墓,将墓中尸气彻底净化,方能永绝后患。”
王瑾道:“晚生愿带道长前往!”
当下王瑾与云阳子、陈医官一同再往黑山。有云阳子护送,一路无惊无险,找到那处古墓。
墓中阴气森森,棺椁大开,陪葬品散落一地。云阳子见状叹道:“这原是前朝一位郡主的陵墓,不知何故竟化为尸魅。”遂在墓中布下法阵,念咒七日七夜,终将尸气净化。
事后,云阳子飘然而去,临行前对王瑾道:“你心地善良,颇有慧根,他日有缘,可来崂山寻我。”王瑾欲再问时,道人已不见踪影。
王瑾回到村中,见疫情已退,村民正在重建家园,心中欣慰。忽闻陈家村有人带信来,说王瑾未婚妻陈秀娥一家皆染疫病,危在旦夕。
王瑾大惊,匆忙赶赴陈家村。原来这陈家村与王家庄相距不远,也遭了瘟疫。王瑾见到秀娥时,她已昏迷不醒,身上黑斑遍布,比当初李顺还要严重。
王瑾心急如焚,忽然想起云阳子所赠丹药还有一粒,忙取出给秀娥服下。片刻后,秀娥悠悠转醒,黑斑渐退,竟奇迹般康复。
秀娥父母却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临终前,二老将秀娥托付给王瑾,王瑾发誓好生照顾秀娥,二老方含笑而逝。
王瑾安葬了岳父母,带着秀娥回到王家庄。经此大难,二人更加珍惜彼此,不久便结为夫妻。婚后相敬如宾,勤俭持家,不出数年,家道复兴,成为当地望族。
王瑾常对子孙说起这段经历,告诫道:“天灾不可怕,人祸最可畏。若非张彪、赵四贪财擅闯古墓,惊动尸魅,又何来这场瘟疫?切记:非己之物,勿贪勿取;非己之事,勿擅勿为。”
后来王瑾活到九十高龄,无疾而终。据说临终之日,有人见一道青衣道人乘风而来,携王瑾魂魄而去。村人皆云王瑾功德圆满,被云阳子度化成仙了。
此后沂州一带再未发生大疫,百姓感念王瑾与云阳子恩德,在王家庄建了一座道观,供奉二人塑像,香火不绝。而那口曾经变黑的老井,井水清澈甘甜,每逢瘟疫多发季节,百姓皆来取水饮用,据说可保平安。
异史氏曰:瘟疫之起,多因人心不正。贪念一动,灾祸随之。然天地间总有正气存焉,善心善行,可挽天倾。观王瑾一事,岂非明证?古人云“善恶有报”,诚不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