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辽国公 > 第692章 争论,辩驳

第692章 争论,辩驳(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本堂内,檀香袅袅,书卷整齐地码在案上。

翰林学士李希颜刚讲完《左传》中的一段,放下手中的朱笔,环视着满堂的皇子皇孙,缓声道:“近日朝堂之上,因陛下解了王保保禁足一事,议论颇多。今日不讲经义,便请诸位说说,此事究竟妥与不妥?”

话音刚落,几个年纪稍长的藩王世子已面露思索之色。

朱允炆坐在靠窗的位置,闻言轻轻蹙起眉头,手里的狼毫笔在砚台上顿了顿。

他今年刚满八岁,性子偏于沉静,此刻略一沉吟,便起身拱手道:“学士容禀,晚生以为,此举不妥。”

李希颜颔首:“哦?说说你的道理。”

“王保保乃前朝劲敌,与我大明征战多年,手上不知沾了多少将士的血。”

朱允炆声音虽轻,却带着几分执拗,“如今虽被擒获,但其心未必归顺。放其自由,好比纵虎归山,若他暗中联络旧部,再生事端,岂非要动摇国本?何况,朝堂之上已有多位大臣进言反对,想来必有其道理。”

他说完,殿内响起几声低低的附和。

有几个年幼的皇子虽不甚明白,却也觉得“纵虎归山”这话有理,纷纷点头。

这时,朱雄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比朱允炆年长两岁,站姿端正,朗声道:“我以为,允炆所言,未免过虑了。”

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他身上。朱雄英接着道:“王保保被软禁应天多年,若有心作乱,何至于等到今日?这些年他安分守己,可见已无顽抗之意。陛下此举,一来显宽仁之心,让天下人知陛下能容前敌,归顺者自会安心;二来,常国公与王家有姻亲,常国公手握北疆兵权,忠心耿耿,王保保若有异动,常家必先不允,陛下正是看准了这层关系,才敢放心解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再者,王保保虽为旧将,但其勇略天下闻名。若能得其心,将来或可为我大明出力,即便不能,让他在应天自由出入,一举一动皆在监视之中,反倒比软禁更让人放心——软禁时,他若想勾结外人,反倒容易藏着掖着,如今在明处,反倒无从下手。”

这番话条理清晰,既说了情理,又论了利害,连李希颜也微微点头。

朱允炆听得眉头更紧,却一时想不出反驳的话来,只低声道:“可……可他终究是敌人啊。”

“昔日管仲曾射齐桓公,桓公却用之为相,终成霸业。”朱雄英道,“敌人未必不能为我所用,关键在如何驾驭。陛下此举,正是有这份胸襟与手段,弟何必以小人心度君子腹?”

朱允炆涨红了脸,张了张嘴,终究没再说什么,默默坐回了座位。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几个原本附和朱允炆的皇子,此刻也若有所思。

李希颜抚着胡须,笑道:“雄英所言,颇有见地。看来诸位近日不仅读了书,也留意了朝堂事,这便是长进。今日议论,不论对错,能各抒己见,便是好事。”

说着,他拿起书卷:“闲话少叙,咱们继续讲方才的《曹刿论战》……”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殿内,落在摊开的书卷上,朱雄英坐回座位,朱允炆却还在对着书页出神,显然还在琢磨方才的争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