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大明辽国公 > 第731章 朱允炆想就藩

第731章 朱允炆想就藩(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些年在宫里谨小慎微,不就是盼着儿子能在眼皮子底下安稳长大,将来能有个好前程?

可朱允炆的话,却戳中了她心里最隐秘的担忧——京城里的风,太紧了。

她沉默着,捡起地上的药铲,慢慢拨弄着匾里的药材,半晌才开口:“你以为藩地是好去的?离了京师,凡事都得自己扛着,遇着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再说,你的封地还没定,如今提这个,怕是会惹陛下疑心。”

“可留在京里,又能如何呢?”朱允炆抬起头,眼里带着些茫然,“儿臣瞧着皇太孙兄长身边人才济济,常家势大,咱们……咱们在这儿,总像是外人。”

这话像根针,扎得吕氏心口发疼。

她何尝不知?朱雄英背后有常家撑着,有辽东军靠着,根基稳如磐石。

自己和儿子在京里,看似安稳,实则步步得小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火烧身。

先前那些小动作没成,反而让她看清了双方的差距,如今再待下去,怕不是什么好事。

吕氏停下手里的活,望着院外的石榴树,叶子被风吹得沙沙响。

她想起这些年的隐忍,想起朱允炆在人前的拘谨,又想起常家那兄妹在东宫的自在,心里渐渐有了数。

“你这心思,不是一日两日了吧?”她转过身,语气缓和了些,“出去就封,看似远离了中枢,却也避开了不少是非。藩地虽偏,却能自己说了算,积攒些人脉气力,倒也不是坏事。”

朱允炆见母亲松了口,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母亲是答应了?”

吕氏叹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眼底满是复杂:“娘心里自然不愿你走,可眼下这局面,这或许是最好的路了。留在京里,变数太多,不如去封地稳稳当当的,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什么都强。”

她顿了顿,又道:“这事急不得,得慢慢筹谋。我先寻机会探探你父亲的口风,再看陛下的意思。你自己也沉住气,别在外头露了风声,免得节外生枝。”

朱允炆重重点头:“儿臣晓得,定不会莽撞。”

吕氏看着儿子,心里五味杂陈。

送走他后,她独自站在廊下,望着天边渐渐沉下去的日头,只觉得这京城里的日子,是该换个活法了。

虽有万般不舍,可若能让儿子避开这漩涡,远走藩地求个安稳,倒也值得。

这日午后,吕氏寻了个空子,到东宫见朱标。

彼时朱标刚处理完几份奏折,正坐在案前揉着眉心,见她进来,便抬了抬手:“坐吧,有什么事?”

吕氏在一旁椅子上坐下,先拣些家常话说了几句,见朱标神色缓和,才试探着开口:“殿下,允炆近来总念叨,说想出去就藩,历练历练。我想着,这孩子也不小了,出去闯闯或许不是坏事,特来跟殿下说说。”

朱标闻言,放下手,看着她道:“允炆才多大?还是个半大孩子,谈什么就藩?”

吕氏忙道:“我也知道他年纪小,可他自己总想着做点事,说在京里待着太闲了。再说,藩地虽偏,却能让他学着理事,将来也能为朝廷分忧。”

朱标沉吟片刻,道:“这事急不得。藩王就藩,关乎重大,得陛下拿主意。你既提了,我寻个机会跟父皇说说便是。只是允炆还小,真要去,也得再等几年,让他再多读些书,长些见识才行。”

吕氏见他松口,心里稍安,忙道:“殿下说的是,都听殿下的安排。我也是怕这孩子心思不定,才来跟殿下商量。”

朱标摆了摆手:“知道了。你回去吧,让允炆安心待着,别胡思乱想。真到了时候,自然有安排。”

吕氏应了声,起身告退。

出了东宫,她心里盘算着,只要朱标肯跟陛下提,这事便有几分指望,慢慢等便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