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流言和猜测(2 / 2)
更有那心思活络的文官,在私下里与同僚说:“常家武将出身,功高震主,自古皆然。陛下如今这步棋,怕是要给他们降降火气。咱们虽不必主动出头,但若有合适的由头,递个话儿,或许也合陛下的意。”
这些议论都藏在暗处,没人敢摆在明面上。
毕竟常家军功赫赫,常遇春还是开国元勋,眼下虽有风声,陛下却没明说什么。
谁也不敢贸然出手,怕触了霉头,更怕看错了风向。
只是这猜测一旦生了根,便像春草似的蔓延开来。
朝堂上的气氛,无形中多了几分微妙。
有人观望,有人盘算,还有人暗自等着看常家的动静。
应天府的天,看着依旧晴朗,底下的影子,却已悄悄挪了位置。
刘府书房,窗纸透进淡淡的暮色。
刘琏刚从衙门回来,见父亲刘伯温正坐在案前翻着旧卷,便走上前,躬身道:“父亲,今日朝中都在传,陛下留了辽国公的一双儿女在应天。”
刘伯温抬眼,放下书卷,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刘琏坐下,眉头微蹙:“从前陛下待常孤雏不薄,赏赉不断,如今却把他的孩子留在京中,这举动未免蹊跷。父亲,您说这里头是不是有什么变故?”
刘伯温端起茶盏,慢悠悠呷了一口,才道:“陛下的心思,深着呢,不是你我能猜透的。”
“可……”刘琏还想再说,却被刘伯温打断。
“你只需记着,做好自己的事便好。”刘伯温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吏部的差事繁杂,你刚入仕不久,该琢磨的是如何厘清官簿、核定俸禄,不是这些朝堂上的风风雨雨。”
刘琏有些不甘心:“可常家势大,一门双国公,陛下此举,难免让人想到‘制衡’二字。若真是如此,往后朝中怕是要起波澜,咱们……”
“咱们什么也不用做。”刘伯温放下茶盏,看着儿子,“常家有功于国,陛下心里有数;便是真要有所安排,也轮不到咱们来置喙。掺和进去,稍有不慎,便是引火烧身。”
他顿了顿,又道:“你只需守好本分,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这应天府的水,浅不了,踏错一步,就难回头了。”
刘琏看着父亲平静的神色,知道再说也无益。
父亲一生看透了朝堂诡谲,这话里的分量,他自然明白。
只是心里那点疑惑,终究没完全散去。
刘伯温见他不语,便重新拿起书卷:“去吧,回房温书去。明日还要当值,别误了时辰。”
刘琏躬身退下,走到门口时,回头看了一眼灯下的父亲,只见他目光落在书页上,仿佛方才的对话从未发生过。
他轻轻带上门,心里暗道:或许父亲说得对,这些事,确实不是自己该操心的。只是那留在应天的两个孩子,还有辽东的辽国公,这其中的牵系,真能如父亲说的那般,置身事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