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蓝玉和朱允炆斗法(2 / 2)
朱允炆点点头,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条递过去:“这是城郊三处粮仓的暗号,凭此可领出五百石粮食。另外,城西那片废弃的窑厂,我已让人收拾干净,你们往后可在那里聚头,寻常官差不会去查。”
汉子接过纸条,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王爷如此厚待,属下感激不尽。日后白莲教上下,定唯王爷马首是瞻。”
朱允炆冷笑一声:“我要的不是空话。你且好生笼络那些百姓,让他们知道,是谁在暗中周济他们,是谁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汉子忙道:“属下明白。近日正打算在各村镇设些讲经点,宣扬‘明王出世,救济万民’,只说是托了王爷的福,才能有这安稳日子。”
朱允炆这才满意,又从案上取了个沉甸甸的钱袋:“这里面是二百两银子,拿去打点些肯出力的人,莫要让蓝玉那边察觉了动静。”
汉子接过钱袋,再次拱手:“属下省得,这就告辞。”说罢,便如狸猫般蹿出偏院,消失在夜色里。
朱允炆望着窗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知道,这些白莲教笼络的百姓,日后便是他对抗蓝玉的本钱。
只要根基扎得稳,总有一日,这高丽地面上,说了算的还得是他朱允炆。
这日傍晚,张忠一身泥灰,悄悄溜回蓝玉府中。
见了蓝玉,他忙从怀中摸出块油纸包着的东西,打开却是几张揉皱的纸,上面歪歪扭扭记着些地名与人名。
“侯爷,查清楚了!”张忠压低声音,额上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那些聚在一处的教派,名号唤作白莲教。小的们跟着那几个领头的,夜里摸到城西废弃窑厂,竟见王府的内侍在里头交东西——几袋粮食,还有个沉甸甸的箱子,听声响像是银子。”
蓝玉指尖在案上顿了顿:“王府?朱允炆的人?”
“错不了!”张忠急声道,“那内侍小的认得,前几日还跟着朱允炆在城楼上看过边防。而且小的们在窑厂外守了三夜,见白莲教的头目往王府偏院跑了两趟,进去时空着手,出来时便多了个包袱,瞧着分量不轻。”
蓝玉眉头拧成个疙瘩,沉默半晌,猛地一拍案几:“好个朱允炆!面上装得恭顺,背地里竟与这等教派勾连!”
他站起身,踱了两步,又道:“你们盯得紧些,可有漏了什么?”
“小的已派了五个弟兄,分着盯那窑厂、城南破庙、还有城东那片林子——都是白莲教常聚的地方。”张忠回话,“另外,那几个与王府往来的头目,也都有人跟着,他们何时出、何时归,见了什么人,都记在这纸上了。”
蓝玉拿起那几张纸,借着油灯细看,上面记着“初三夜,王二(白莲教头目)入王府,三更出,携蓝布包”“初五,窑厂收王府粮车三辆,无官凭”等字样,字迹虽潦草,却看得明白。
“光有这些还不够。”蓝玉将纸放下,沉声道,“朱允炆既敢资助,定有凭证留下。你们再往细里查——王府的粮仓账目、银库出入,还有那内侍的行踪,但凡有蛛丝马迹,都给我抠出来。”
张忠点头:“小的省得。已托了个在王府当差的老卒,让他悄悄查粮库的账,看看近月可有不明不白的支出。另外,盯梢的弟兄也带了纸笔,见着粮车、银箱,便画个模样记下来,日后都是凭证。”
蓝玉嗯了一声:“切记,莫要打草惊蛇。盯紧了据点,看他们聚在一处说些什么,有无谋逆的话。王府那边,更是半点风声也不能漏,只消把证据攒足了,不愁他不认。”
张忠抱拳应道:“侯爷放心,小的们省得轻重。这就再去分派,定叫他们插翅难飞!”
说罢,又揣好那几张纸,闪身出了厅堂,消失在暮色里。
蓝玉望着窗外渐浓的夜色,眼中寒光闪闪。他知道,这白莲教与王府的勾当,怕是比想象中更密。
如今只待证据在手,便能揭开朱允炆这层伪装,看他还如何装腔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