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法则涟漪·回声指引(2 / 2)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如果能够破译这种宇宙尺度的“记忆回声”,星盟或许就能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规则异常的本质,甚至窥见导致这些异常的深层原因。
一场新的、代号为“谛听者”的科研行动迅速展开。莉亚娜作为主感知者,带领一支精干的科学家团队,在“星火之始”最安静的能量聚焦点,搭建了一个超大型的“宇宙背景信息接收阵列”。这个阵列不再局限于接收电磁波,而是试图直接捕捉和解析那些流淌在宇宙法则层面的、微弱的信息涟漪。
过程极其耗费心神,莉亚娜需要将自身意识极度延伸,与宇宙的“呼吸”同步,才能从无尽的背景噪音中分离出那特定的“回声”。每一次深度连接后,她都疲惫不堪,但带回的信息碎片却价值连城。
他们逐渐拼凑出一幅破碎而骇人的图景:在那古老星云尚未消散的遥远过去,曾有一个辉煌的文明栖息于此。他们并非毁灭于战争或内乱,而是遭遇了一场无声的灾难——他们所在的星域,宇宙的某些基础规则如同老化的橡皮筋,开始逐渐失去弹性,最终导致物质稳定性下降,能量循环中断,整个文明在绝望中看着自己的世界一点点“蒸发”殆尽。那“回声”中的悲伤,正是整个种族最后时刻的集体意识残留。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幅灭亡图景的背景中,莉亚娜隐约感知到了一个熟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波动签名”——与低语者的杂音高度相似,但却更加古老、更加深沉,仿佛是一切混乱的……源头之一。
“规则……并非永恒不变。它们也会磨损,也会消亡……而低语者,或许就是加速这种磨损的……寄生虫。”莉亚娜得出了一个可怕的结论。
与此同时,“秩序疆域”的研发在吸收了“谛听者”行动的成果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加入的“规则修复”模块,虽然远达不到逆转规则磨损的神奇效果,但已经能够在局部范围内,有效稳定因外力冲击而变得脆弱的法则结构,显着提升了对规则层面攻击的抗性。第一台大型“秩序疆域”发生器原型机开始在“星火之始”外围进行实地部署测试。
也就在原型机启动测试,散发出稳定而浩瀚的秩序力场时,一直处于“守望”状态的“观察者”,第一次做出了明确的、非敌意的互动。
一道稳定而柔和的空间褶皱,出现在测试区域附近,但并未伴随任何扫描或压迫感。随后,一段经过翻译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意念信息传递了过来:
“检测到秩序稳定场构建尝试。符合‘宪章’许可范围。提供基础架构优化建议数据包(附件)。警告:检测到‘规则熵增’现象于以下坐标(一串复杂的宇宙坐标)呈加速趋势。相关区域已被标记为‘高潜在干涉区’。”
信息随后消失,空间褶皱平复。
这突如其来的“帮助”和“警告”,让星盟高层心情复杂。“观察者”似乎真的在履行“守望”职责,但它们提供的“优化建议”是否完全可信?而那所谓的“高潜在干涉区”,又隐藏着怎样的危险?是另一个即将崩溃的文明?还是低语者活跃的巢穴?
星盟意识到,他们正被一步步推向宇宙舞台的中央,不仅要面对明枪暗箭,还要开始处理这些关乎宇宙平衡的宏大议题。归源之路,每一步都踩在未知与危机的边缘,而那来自消亡星云的“回声”,如同命运的向导,既指明了前方的险恶,也暗示了解开谜团的关键可能就藏在过去的废墟之中。
第八卷第三章完。法则涟漪揭示深层威胁,回声指引指向规则磨损真相。秩序疆域获突破性进展,观察者互动带来机遇与警示。星盟于危机中洞察宇宙痼疾,归源之路与拯救之道渐趋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