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盟约试炼·暗影低徊(1 / 2)
“太初印痕”那源自本能的排斥力场,如同宇宙尺度的一次清冽呼吸,不仅将“虚空织网者”强行链接的触须尽数荡涤,更在无形中涤清了“星渊”周边广袤空域内淤积的混乱涟漪。联合护卫舰队目睹那暗紫色的能量缆索如同被阳光照射的冰棱般碎裂、消散,紧绷的神经终于得以稍缓。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凝重——他们亲眼见证了那沉睡巨兽无意识翻身时展露的、足以重塑星域的伟力,也清晰地认识到,这力量已成为宇宙中所有黑暗目光聚焦的焦点。
莉亚娜在力场爆发后的第一时间,便试图与那短暂清醒了一瞬的“印痕”意识重新建立连接。然而,反馈回来的,依旧是那片浩瀚无垠的混沌与懵懂,方才的排斥仿佛只是睡梦中的一次挥手,过后便重回深沉的休眠。唯一的改变,是那层笼罩“星渊”的“帷幕”似乎变得更加凝实了一些,仿佛“印痕”在潜意识中加强了自我封闭。进一步的沟通,变得比之前更加困难。
“‘织网者’受此挫败,绝不会善罢甘休。”雷恩在联合指挥部战后总结会议上,指着星图上那几个因反噬而暂时黯淡、但并未消失的“织网核心节点”,“它们只是在积蓄力量,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必须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巩固防线,并找出彻底瓦解它们网络的方法。”
巩固防线的重任,落在了刚刚经受住初步考验的秩序联盟身上。凝辉文明提供的“折射棱镜”技术在实战中证明了其价值,艾妲教授团队立刻与凝辉科学家展开深度合作,着手优化棱镜阵列的能量效率和覆盖范围,并计划在“星渊”外围构建更多、更复杂的折射区,形成一道难以逾越的光学迷宫。
然而,技术上的合作相对顺畅,真正的挑战来自于联盟内部不同文明间理念、指挥体系乃至文化习惯的磨合。星盟的灵活进取、星灵遗韵的古老持重、凝辉文明经过反思后偏向保守的谨慎、守林人族对生命脉络的独特关注、铸星者后裔对物质重构的执着……这些差异在紧张的备战压力下,开始显现出来。
一次关于防线兵力部署的会议上,分歧彻底爆发。守林人族的代表坚持要求将一部分舰队部署在靠近几个古老生命星系的方位,认为保护这些“宇宙绿洲”与守护“星渊”同等重要;铸星者后裔则提议主动出击,利用他们的舰队“锻造”能力,尝试直接摧毁一两个相对孤立的“织网核心节点”,以攻代守;而凝辉方面则倾向于收缩防线,集中力量守护“棱镜阵列”和“星渊”正前方区域。
争论持续了数个星轮时,各方互不相让,联合指挥部的气氛一度降至冰点。
“我们聚集于此,是因为我们都认可‘归源之门’指引的道路,都愿意为宇宙秩序而战。”伊芙琳的声音在争论最激烈时响起,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杂音,“但若因理念差异而各自为战,甚至彼此掣肘,那我们与一盘散沙何异?低语者和‘织网者’巴不得看到我们如此。”
她环视着各位代表的全息影像,目光锐利:“分歧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超越分歧,找到共同的基石。我们的基石,就是守护‘太初印痕’,阻止终极混乱窃取秩序本源。一切部署,都应以是否最有利于达成此战略目标为衡量标准。”
她提议,成立一个由各文明最高军事统帅组成的“战略协调小组”,直接对联合指挥部负责,抛开文明成见,仅从纯军事和战略角度,评估各项提议的优劣,制定最优方案。同时,设立“技术共享平台”和“文化理解委员会”,加速各方在技术与理念层面的相互理解与融合。
这是一个将联盟从松散协作推向深度整合的关键步骤。尽管过程依然充满艰难的妥协与让步,但在伊芙琳的强力推动和“归源之门”这一共同最高目标的牵引下,各方最终接受了这一框架。联盟的凝聚力,在这次内部危机的化解中,反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增强。
就在联盟内部进行着这场无声的“盟约试炼”时,来自生命王庭的青桠使者,再次向星盟传递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情报。这份情报并非关于“织网者”,而是指向了那个一直潜伏在背景中、却始终是最大威胁的——低语者。
“低语之潮,并未因关注‘印痕’而减弱对‘门’之觊觎。”青桠的意念带着罕见的肃杀,“彼等正在调整策略。吾王庭监测到,多个‘余烬区域’的低语辐射模式发生改变,其杂音中蕴含的‘虚无’概念正在高度凝练,似乎在孕育某种……专门针对秩序本源概念的‘认知武器’。”
几乎与此同时,星盟布置在遥远边陲的一个隐秘监测站,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异常的超空间波动。波动源并非来自任何已知的“余烬区域”或“织网者”节点,其坐标指向一片理论上空无一物、连星际尘埃都极其稀薄的“绝对虚空带”。波动的特征极其隐晦,若非青桠提前预警,星盟的监测网络很可能将其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