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副刊投稿(1 / 2)
晚上,静安接到侯东来的电话,她试探着说:“伯母同意来安城的事吗?”
侯东来说:“我妈一直都同意,你怎么问这句话?”
静安隐隐地不安,总是觉得侯母看她的眼光,是带着挑剔的。
静安说:“你啥时候回来?”
侯东来低声地说:“想我了——”
静安笑了,也小声地说:“想看看你,快忘了你长什么样。”
侯东来也笑:“等将来科技发展了,打电话的时候,就能看见人,让你看个够。”
静安笑:“你瞎扯,打电话还能看见人?”
侯东来说:“科技在发展,你看,咱们这么远的地方,打电话都能听见声音,将来打电话能看见人,也能研究出来。”
静安觉得侯东来说得有道理:“可能,现在科学家就研究这件事呢,等到那时候就好了——”
侯东来说:“不用那时候,两边长辈见面,就张罗婚礼的事,十月一就能天天见。”
静安甜蜜地笑了,有时候她觉得这件事有点不真实,好像做梦一样。
太美好的东西,对于自卑的人来说,总觉得自己配不上这美好。
对于自恋的人来说,哪怕是蛤蟆和天鹅之间,也会觉得没什么距离。
周日,这天白天,全哥演出队去乡下演出,静安没有去。她把采访笔记拿出来,构思孔厂长的报道。
构思好了,她开始奋笔疾书。只要写下去一行字,那么,一段字就能完成。
只要写完一段字,那再写一段。就这样慢慢地写,文章就渐渐地写好。
周日的下午,静安去任局家里,给四个孩子辅导作文。
任局和嫂子都没在家,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把小桐留在家里。
四个孩子的作文都有长进,孩子们还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尤其是胖墩,在写作上的天赋越来越崭露出来。他还开始写童话。
静安为了这件事,特意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有关童话的创作,跟胖墩一起琢磨怎么写。
她和四个孩子已经成为朋友,孩子们写出好的作文,她就想办法把他们的作文投稿到杂志,报纸,甚至是广播电台。
这也是鼓励孩子们写作的一个方法。
周日的晚上,静安买了一条鲤鱼,回到母亲在农贸市场的新家,帮母亲做饭。
有静禹帮着出摊,母亲晚上就不收摊,她会早回家一会儿,给爷俩做饭。
母亲跟静安谈起侯东来:“你和小侯是不是吵架了?这些天他咋不来了呢?”
侯东来出事这段日子,母亲只要一谈到侯东来,静安就避而不答,甚至转身就走,母亲起疑,担心两人又吵架。
静安这回没有避而不谈,而是理直气壮地说:“谁说我们吵架了,侯东来忙着乡里修路的事情,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
母亲盯着静安的眼睛问:“你俩真没吵架?”
静安直视着母亲,笑着说:“昨天我俩还在一起,他今天回他父母家了。”
母亲打量静安,看女儿眼角眉梢含春带笑,似乎没说假话。
母亲忽然低声地问:“你俩到一起了?”
静安半撒娇地说:“妈——这也问——”
母亲看静安娇嗔的模样,也笑:“行啊,不问了,你俩好就行,妈看着就高兴,也要订婚了,你们年纪也不小了,能板到这时候就不错。那我和你爸可准备饭菜了,你爸菜谱都写好了,亲戚也该通知了。”
静安说:“都啥菜呀?”
母亲说:“你爸说了,按照过年的标准预备饭菜。”
静安笑了,一抬头,瞥到母亲鬓角的白发:“妈,那我下周日,把你头发染染。”
看母亲有白发,静安心里承受不了。
母亲笑笑:“你爸白头发比我还多呢。”
静安心里动了动:“那给我爸也染染头发。”
做父母,真不容易啊,她都快30岁,父母还要替她担心。
将来,冬儿长大了,也会让她这么操心吗?
周一,静安去大院上班,孙科长没来,据说昨晚和张哥出去喝酒,喝吐了。
单位要开会,静安又忙了起来,布置会场,制作条幅,安排住宿。
还要写各个领导的讲话稿。因为孙科长没来,静安和张哥的任务就重。
忙虽然忙,但静安已经熟悉了这种生活。
百忙中,还把写孔厂长的稿子,给李老师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