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诗词一万首 > 第758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一》

第758章 江淹《清思诗五首?其一》(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2.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

-解析:“傥”意为倘若、或许。此句承接上文,诗人认为,若从情感和事理的角度出发,或许还值得探讨;但仅凭借外在的形貌,是远远不足以真正认识和理解一个人的。这里,“情理”代表着内在的精神、情感与事理逻辑,而“形有”则指外在的形体容貌。江淹强调了不能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的观察,而应深入探究其内在本质,体现出他对深度认知和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这种观点超越了当时普遍注重外在表象的审美观念,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3.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

-解析:“帝女”通常指天帝之女,这里是诗人创造的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形象。“河洲”让人联想到《诗经·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美好意境,而“西海侧”则增添了一种遥远、神秘的氛围。诗人描绘帝女身处河洲,身影在西海之畔若隐若现,通过这样的场景设定,营造出一种空灵、奇幻的氛围。帝女这一形象不再局限于世俗的美貌,而是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暗示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美好与神秘,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充满想象的精神世界。

4.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

-解析:此句描绘了一幅阴阳光影变幻莫测的画面。“阴阳”在古代哲学中代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它们的交融产生了世间万物。这里,“无定光”形容阴阳变化时,光线闪烁不定,没有固定的形态;“杂错千万色”则进一步强调了色彩的纷繁复杂,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中光影色彩变化的生动描绘,更象征着世间万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应局限于单一的、固定的视角,因为事物本身就如同这变幻的光影色彩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丰富内涵。这种描绘为帝女所处的神秘环境增添了更为奇幻的色彩,也呼应了前文对超越世俗认知的追求。

5.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

-解析:“琼草”在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仙草,象征着美好、纯洁与永恒。“翕赩”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诗人将帝女比作终年生长的琼草,其红色的花朵永远光彩夺目。这里以琼草和红华来比喻帝女,突出了她的美好是永恒不变的,与前文所提及的赵后、阴妃等世俗美女形成鲜明对比。赵后、阴妃的美貌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而帝女所代表的美如同琼草之花,不受时间的限制,是一种永恒的、精神层面的美。这一比喻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将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句译

-赵后未至丽,阴妃非美极:赵飞燕称不上是极致美丽的,阴丽华也并非美到了极点。

-情理傥可论,形有焉足识:情感和事理或许还值得探讨,仅凭外在形貌哪里能真正认识和了解呢。

-帝女在河洲,晦映西海侧:天帝之女在河洲之上,身影在西海之畔若隐若现。

-阴阳无定光,杂错千万色:阴阳变化无常没有固定的光影,各种色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终岁如琼草,红华长翕赩:(帝女)终年都像美玉般的仙草,红色的花朵长久地光彩闪耀。

全译

赵飞燕并非美得无与伦比,阴丽华也未达绝美之境。

从情理角度或许尚可探讨,仅看外表怎能真正认识事物。

天帝之女伫立在河洲之上,身影在西海之畔隐隐绰绰。

阴阳变化,光影摇曳不定,交织出纷繁万千的色彩。

(帝女)恰似终年不败的仙草,红色花朵始终绚烂夺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