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哈士奇的秉性(2 / 2)
“在强大的苏联陆军和黑海舰队面前,哈士奇将首当其冲,成为热战的第一个战场。”
“北约盟友的支援需要时间,而哈士奇的毁灭,可能就在瞬息之间。”
“对于哈士奇来说,这不是一场远方的博弈,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蒙特勒公约》对土耳其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国际条约,更是主权的保障和权力的来源。”
“公约在法律上,确认了哈士奇对海峡的完全主权和管控权。”
“如果哈士奇自己破坏公约,就等于动摇了自身权力的法理基础。”
“哈士奇通过严格,哪怕是形式上的遵守公约,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负责任的国际公民”和“国际法的守护者”。”
“这为其赢得了国际尊重,和战略回旋空间。”
“如果它为了北约的战略利益,而公然违反公约,它将失去这种信誉。”
“在国际社会上,被视为一个不守信用的国家,从长远看,损失远大于收益。”
“哈士奇深知自己在北约中的价值,恰恰在于其战略位置和对海峡的合法控制。”
“哈士奇在北约的角色是守住大门,并按照既定的、合法的规则(即《蒙特勒公约》)管理大门。”
“而不是按照华盛顿的每一个临时指令,随意开关,这种专业性,正是北约所需要的。”
“通过坚守《蒙特勒公约》,哈士奇向漂亮国和其他盟友表明。”
“它是一个有自己国家利益和原则的盟友,不是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
“这种“不完全听话”,反而赢得了盟友的尊重,并使其能在美苏之间,保留一丝微妙的回旋余地。”
“那个时候的哈士奇,心态可以概括为,在恐惧中保持清醒,在压力下坚守原则。”
“它不是“不敢”,而是“极其明智地不愿”。”
“因为它清楚地知道,破坏规则开启的潘多拉魔盒,第一个吞噬的将是自己。”
“它的策略是“以规则为盾牌”。”
“利用《蒙特勒公约》这面坚固的国际法盾牌,同时抵挡来自两个方向的压力。”
“第1个就是抵挡苏联的扩张野心,苏联无法在不违反国际法的情况下,强行改变海峡现状。”
“第2个就是缓和北约的过分要求,当北约尤其是漂亮国,提出超出公约范围的要求时,哈士奇可以合法地回应。”
“对不起,根据国际法,我不能这样做。”
“因此,哈士奇选择了一条对自己最安全、最有利的道路。”
“在军事上忠诚于北约,但在法律上坚守中立。”
“它允许北约利用海峡来监控和限制苏联海军,但这一切都必须严格在《蒙特勒公约》的框架内进行。”
“这种精妙的平衡术,是哈士奇在整个冷战期间,得以生存并获利的关键。”
“现如今苏联没有了,随着苏联的倒下,哈士奇也是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面对我们如此小的一个国家,你们自己想一想,他会不会像对待苏联那样子,来对待我们。”
“正所谓咬人的狗不叫,因为他深深的知道,打不过苏联,所以蛰伏了下来。”
“面对我们的时候,他会认为我们非常弱小,立马就会露出獠牙,想要从我们的身上,撕下一块血肉下来。”
“这就是哈士奇的秉性,我们不得不防,任何有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必须提前做好应对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