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免疫应答(2 / 2)
“织网者”不是在守护一把锁,他是在等待一扇门的自动开启!而他的所有行动,包括之前的骚扰、现在的“变异攻击”,可能都是为了推动那些数据指标向他预设的方向发展,从而制造出那把“钥匙”!
(四)“清道夫”的苏醒前兆?
与此同时,魏超监控到,“清道夫”可能潜伏的极地区域,出现了一次短暂但异常强烈的、非自然的地磁扰动。扰动模式与“回声”早期提供的关于“清道夫”潜航器能源核心特征的描述有部分吻合。
“它可能没有被唤醒,”魏超分析,“但它或许在……进行周期性的自检,或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许是‘钥匙’接近成型引发的某种全球性数据涟漪)正在对它产生微弱影响。”
潜伏的巨兽,似乎翻了个身。这带来了巨大的紧迫感。
(五)强化“免疫”:从长城到生态
基于“压力测试”的启示和“钥匙”谜题的揭露,团队迅速调整策略。
“韧性网络”升级:
能量注入多元化:扩大“微光”支持网络,引入更多专业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建立7*24小时在线的支持热线。
节点连接强化:在“星链”联盟内推行“伙伴监督”制度,鼓励成员间定期沟通,互相提醒潜在风险,共享应对经验。
反馈修复加速:建立快速响应小组,对“伪旗”、“毒饵”等新型攻击进行第一时间识别、澄清和反制。与平台合作,建立更高效的恶意内容处理通道。
“密钥干扰”行动(针对“钥匙”):沈舟团队联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尝试逆向推导“织网者”预设的数据阈值模型。目的是通过引导公众舆论、支持实体经济、稳定社会情绪等正向干预,主动影响相关数据指标,避免其落入“织网者”设定的危险区间,从而阻止“钥匙”的生成。这是一场在宏观数据层面与对手进行的无声博弈。
“极地警戒”提升(针对“清道夫”):加强对极地扰动区域的监测密度,并与国际科研机构共享数据(以气候变化研究为由),试图更精确地定位“清道夫”的位置,并研究在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封锁或压制的能力。
(六)画布上的攻防
马强的画作再次演变。画中那明暗交织的网络,金色的部分变得更加绵密坚韧,如同神经网络般主动延伸,试图包裹和转化那些墨绿色的毒藤。而毒藤的形态也变得更多样,有些伪装成金色的枝叶,有些则试图直接攻击网络的节点。画面深处那点冰冷的蓝光,亮度似乎微微提升了一丝,带着一种即将苏醒的悸动。
“他在描绘一场发生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战争,”艺术治疗师说,“光明力量在变得更有组织性和主动性,但黑暗也在变异和渗透。而那深处的威胁,正在逼近。”
曹荣荣看着画,深吸一口气:“看来,‘接种疫苗’只是第一步。我们还需要让免疫系统学会识别伪装,并且具备主动清除病毒的能力。”
陶成文点头,目光锐利:“没错。‘织网者’想等到‘水到渠成’。那我们就偏要成为那座‘拦水坝’,还要想办法把水引向灌溉良田的方向。这场关乎未来人心的战争,我们输不起。”
第七百四十六章,在“织网者”发动“变异攻击”、团队通过“压力测试”提升韧性网络、并揭开“钥匙”算法本质的激烈博弈中结束。斗争从思想防御升级为对宏观数据环境的主动干预,维度再次提升。“清道夫”的苏醒前兆增添了紧迫感。往事的记忆持续提供着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团队的策略愈发显得系统化和具有前瞻性。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已深入至社会肌体和全球数据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胜负之钥,悬于毫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