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将军英明!”赵青山拱手,却并未结束,语气反而更加郑重,“然,青山尚有一请,望将军允准。”
李密心下一沉,“先生请讲。”
“攻克兴洛仓后,打开粮仓,所得粮米,须率先、足量发放给周边饥民!唯有让粮食吃到饥民嘴里,方能彰显将军仁德,借机收买民心,扩大规模!若只为充作军粮,与朝廷苛政何异?望将军三思!”
这番话,掷地有声。
帐中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李密。这关乎到起义军的根本政策和未来走向。
李密凝视赵青山良久,从他眼中看到了毫无作伪的诚恳与一种超越眼前利益的远见。
他想起自己起兵的初衷,又想到如今势力的局限,终于重重点头:
“先生所言,乃至理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李某在此立誓,若得兴洛仓,必先济灾民!此事,便全权交由先生负责!”
“青山,必不负将军所托!”赵青山深深一揖。
脑海里不自觉地浮现出长公主殿下与他密谈此事时的决绝,还有——
无边的撩拨与香艳。
耳朵瞬间变得通红如血,脸颊亦烧得滚烫。
旁人只道是英雄热血,纷纷喝彩,却不知赵盟主内里的心潮浪涌。
*
河南,汴梁城外。
原本应是沃野千里的平原,如今却被一片死寂的灰黄笼罩。
龟裂的土地上,零星立着枯黑的树干,如同伸向苍穹的绝望手臂。
官道两旁,倒毙的饿殍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腐朽与绝望的气息。偶尔有气力的灾民蜷缩在残垣断壁下,眼神空洞,仿佛已被抽走了灵魂。
钦差行辕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梅雪亮清隽的脸上满是疲惫与压抑的怒火,他刚处理完一桩为争抢半块麸皮饼而打死人的惨剧。
“粮商还在暗中抬价,囤积居奇!调运来的粮食,十成有三成能到灾民手中已是万幸!”
长孙璟一身戎装染尘,拳头紧握:“派兵护送粮队,他们就煽动灾民哄抢,制造混乱!不出兵,粮食根本运不出去,灾民干饿着。纯属人祸!”
孟节坐在角落,沉默地擦拭着手中的玉骨折扇,定定地望着两位同僚,不发一言。
他跟梅雪亮都是杜相的得意门生,总是下意识地较量。当梅雪亮束手无策,向他求计时,他习惯性冷嘲热讽,不做任何评价,不提任何建议。
当下的惨剧,正是他献给忠义侯夺取天下的第一大计。
但那些瘦得皮包骨倒地的尸体,那些易子而食的惨剧,不受控制地冲进脑海,冲击着他“破而后立”的冷硬心肠。
这……真的是建立新朝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还是说,他与李泽厚,早已成了制造这地狱的恶魔?
夜深人静,孟节独自登上城墙。寒风凛冽,吹动他宽大的衣袖。
脚下是死寂的城池和荒野,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野狗的吠叫,更添凄惶。
他想起了自己向李泽厚献策时的话:“……唯有让灾情如火,百姓根本活不下去,方能彻底动摇王朝的根基,起义造反。届时主公振臂一呼,万民景从……还不是水到渠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