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非洲沿岸(2 / 2)
“拿撬棍来!“他吼道,水兵们用刺刀撬开炮闩的瞬间,滚烫的炮膛喷出一股青烟,熏得众人连连后退。
此时城堡方向传来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靖海号“的开花弹击中了弹药库,火焰如同火山喷发般冲上云霄,将宣礼塔的尖顶炸得粉碎。
当白旗从断塔上缓缓升起时,安东尼奥正抱着他的青铜圣母像躲在酒窖里发抖,翡翠念珠从指间滑落,滚进一桶陈年波特酒中。
阿里帕夏的翡翠徽章则掉在城垛的血泊中,被一名永汉水兵的军靴无意中碾过,绿宝石在血水中折射出诡异光芒。
尽管取得了胜利,但郑森并未采取报复性的惩罚措施对待这些战败者。
相反,他展现出了极大的宽容与仁慈,不仅派工兵帮助修复被炸毁的宣礼塔,还在城堡广场上建立医院和学校。
当永汉医生周铁牛为阿里帕夏的小女儿包扎炸伤的脚踝时,老人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着手腕上的汉式脉枕:“你们真的不是来掠夺的?“
郑森恰好巡视至此,他蹲下身用斯瓦希里语安抚哭泣的女孩,从怀中掏出锡纸包装的糖果递给她,锡纸上刻印着永汉字“四海升平”四字:“看,这上面写着我们永汉的基本方针,我们为和平而来,为公平的贸易而来!“
他向围观的民众宣告:“我们此次远航并非为了掠夺财富,而是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长久稳定的贸易站点,实现互利共赢。“
人群中突然有人用生硬的汉语喊道:“丝绸!我们要丝绸!“
引来一片哄笑,一个阿拉伯商贩趁机举起一匹云锦高喊:“永汉丝绸!比波斯货便宜三成!“
这一充满智慧与远见的策略迅速产生了显着的效果。
七天后,桑给巴尔苏丹派出的使者带着长颈鹿标本和十名黑奴来到“镇海号“,请求签订贸易协议——他们的象牙商队曾被葡萄亚人征收五成重税。
使者单膝跪地时,长颈鹿标本的尾巴扫落了郑森案头的青花瓷瓶。
沿途的各个城邦看到永汉舰队的所作所为后,纷纷主动向其抛出橄榄枝。
摩加迪沙的长老们甚至用骆驼驮着黄金来到舰队,要求换取永汉的电报机。
老长老摸着电报机的铜按钮,听见里面传来嘀嗒声吓得连连后退:“这是魔鬼的声音!“
随着舰队一路前行,在印度洋沿岸留下了五个永久性的据点:从蒙巴萨的珊瑚石商栈,到基尔瓦的柚木码头,这些据点相互连接,逐渐构建起了一张庞大且高效的印度洋贸易网络。
当郑森在桑给巴尔看到当地孩童用永汉算盘计算丁香价格时,林文澜突然指着海平面:“元帅,荷南人的'巴达维亚号'正在逃窜!船帆都被风吹得变形了!“
郑森冷笑一声收起望远镜,鲨鱼皮鞘指挥刀在阳光下泛着寒光:“让他们去吧,等我们的电报线通到好望角,他们想跑也跑不掉了。“
在非洲东海岸众多的城邦之中,基尔瓦这座城邦所经历的事情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晨曦中的基尔瓦古城,珊瑚石城墙在朝阳下泛着粉白色光芒,曾经因黄金贸易而繁荣的市集遗址上,还能看到葡萄亚商人留下的黄铜秤砣。
这座古城的统治者穆罕默德苏丹,在最初面对永汉舰队的时候,内心充满了疑虑。
在他的宫殿之中,摆放着葡萄亚使者送来的时钟,那时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每一声滴答都仿佛在提醒着他,欧洲人所带来的威胁并没有远去。
首席顾问易卜拉欣突然咳嗽起来,羊皮纸卷上的香料账目被咳出的血沫染红:“苏丹,永汉人的铁船比葡萄亚人的盖伦船多三倍。“
穆罕默德抚摸着祖父传下的象牙念珠,突然发现串珠的丝线已经磨断,三颗念珠滚落在时钟底座下,与葡萄亚国徽形成讽刺的对照。
当永汉的使者带着那些制作精美的瓷器以及经过改良、效率更高的织布机前来拜访的时候,穆罕默德苏丹就在宫殿那阴凉的地方不停地来回踱步,丝质长袍的下摆扫过镶嵌绿松石的地砖。
他的身旁围绕着众多顾问,这些顾问们各执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
“他们的织布机一天能织三十尺布!“
财政大臣哈桑挥舞着永汉丝绸样品,金线绣的凤凰图案在阳光下闪烁。
老祭司阿卜杜拉突然将古兰经摔在地上:“这是魔鬼的造物!会让我们忘记安拉!“
争吵声中,年轻侍从马哈茂德捧着试种成功的棉花植株闯入,棉桃上还沾着晨露:“苏丹!亩产比原来多五倍!“
穆罕默德突然抓住植株主干,棉叶上的蚜虫掉在他的银戒指上,他盯着饱满的棉桃喃喃自语:“真主的恩赐...“
当试种这种棉花种子成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苏丹亲自来到了田间地头,他看着那些饱满的棉桃,眼中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易卜拉欣用拐杖戳着干裂的土地:“十年了,我们终于不用靠进口高粱活命。“
于是,他不仅同意开放港口与永汉进行贸易往来,还主动提出要派遣贵族子弟前往永汉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希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
永汉的舰队继续向着南方进发,抵达了德尔加杜角附近的一个小渔村。
这个小渔村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以捕鱼和采集为生,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困苦。
永汉的水手们在这个小渔村里,热心地帮助村民们修补渔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当地的一种木材质地非常坚硬,是一种非常适合用来建造船只的好材料。
舰队里那些经验丰富的木匠们,便耐心地向村民们传授更为先进的造船技艺。
“看到这道龙骨了吗?“
老王用凿子在柚木上划出弧线,“这样船身就不会像香蕉叶一样弯曲。“
村民卡鲁的儿子穆萨突然用贝壳在沙地上画起永汉船只的草图,木炭笔勾勒出三桅帆船的轮廓。
当第一艘带龙骨的渔船下水时,全村人都来围观,卡鲁的妻子法图玛用椰壳瓢舀海水浇在船首:“愿波塞冬保佑你。“
卡鲁驾驶着这艘新渔船出海捕鱼,一次出海所捕获的鱼量就比以往多了三倍。
他激动万分地将最大的一条金枪鱼献给了郑森,鱼鳃还在微微颤动,鳞片在阳光下如同碎银。
“这是大海的恩赐。“
郑森突然用斯瓦希里语说道,惊得卡鲁手中的鱼叉掉在沙滩上,激起的沙粒落在金枪鱼的眼睛上。
在与非洲沿岸各个势力进行交往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永汉的医生们不仅仅承担着治疗疾病的职责,他们还积极地向当地的巫医展示现代医学的独特魅力。
在一个部落里,部落里的巫医始终坚持用跳大神这种传统的方式来治疗患有疟疾的病人。
“恶灵附身在肝脏里!“巫医恩戈马挥舞着蛇皮权杖,铜铃铛的响声震落了茅草屋顶的灰尘。
永汉医生周铁牛突然扯开患者的缠腰布,奎宁针剂刺入皮肤的瞬间,恩戈马的鹦鹉突然尖叫:“魔鬼!魔鬼!“
当患者在服用了奎宁之后奇迹般地退烧时,那位巫医放下了手中用于做法事的法器,怀着好奇和敬佩的心情向永汉医生请教其中所蕴含的奥秘。
翻译官马明远正在编纂词典,突然听到争吵声:“这个词应该是'真主'不是'上帝'!“
斯瓦希里语教授卡玛拉将阿拉伯语圣经摔在词典上,墨水在“和平“一词上洇开。
一些非洲的部落首领,对永汉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普通人也能当大官?“蒙巴萨酋长摸着科举放榜的布告,突然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学生用木炭写在角落,旁边画着滑稽的官帽。
当他们得知在永汉选拔官员的时候并不看重出身,只看个人才华的时候,纷纷感叹这种制度的公平性,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先进和合理的制度。
随着贸易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永汉商品大量涌入非洲市场,一些非洲城邦的传统手工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例如,在摩加迪沙,当地的传统陶器在永汉精美瓷器面前几乎无人问津。
老陶工奥马尔的孙子艾哈迈德偷偷用永汉瓷土捏制长颈鹿,被祖父用陶轮支架打得头破血流:“叛徒!我们的红土陶器用了八百年!“
这种情况使得当地的陶工们面临着失业的困境,他们的生计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郑森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选择忽视这个问题。
他果断地命令永汉的工匠们与当地的陶工进行合作,将永汉先进的制瓷技术与非洲传统的图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瓷器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