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娘家来人(1 / 2)
刘氏原本是后山镇台山村人士,离着北峪村要走上两天的路才能走到。
在齐国,村中女子一般出嫁都会找本村或者是邻村的人嫁过去,如刘氏这般远嫁的很少。
按理说北峪村离台山村甚远,刘氏不应该嫁给董铭生的,而且董铭生也不是什么富家翁,刘家人犯不上将刘氏嫁到那么远。
虽然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谁家也不希望女儿嫁得太远,这样万一家中有什么事,想叫人回来帮忙都不行。
刘氏在家中排行第二,上面有一个哥哥刘有福,小上三岁。
刘有福成亲早,娶的是同村的媳妇,名叫鲍蕊,是刘氏平日极为不喜欢的一个人,没想到却偏偏成了她的嫂子,可想而知两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
而鲍蕊自然知道刘氏不喜自己,有一个这么难缠的小姑子,可想而知她的日子并不好过。
于是她便想要尽快赶走刘氏。
终于,在鲍蕊忍耐了刘氏的两年后,她怀孕了,借着肚中的孩子,将刘氏嫁到了北峪村。
刘氏当时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刘母已经在村中物色好了人选,可被检查出已经有了三个月身孕的鲍蕊,说她找了一位老神仙算过,说她肚子里的是男丁,只不过这个男丁怀的不是时候,一旦出世将会命运多舛,唯一破解的办法,就是让刘氏嫁到一个较远的村中,且所嫁之人必须是单亲,家中没有田地才行。
明眼人一看鲍蕊这就是要整刘氏,可刘父刘母祈盼长孙的心情,让他们对鲍蕊口中所谓的老神仙说出的话深信不疑,于是便开始为刘氏寻找符合条件的男子。
最后刘氏见父母已经听不进劝解,受了鲍蕊的蛊惑,铁了心的要将自己嫁给那种条件的男子,于是她自己到处打听,最终选中了董铭生,并毅然决然的嫁了过去。
因为董铭生当时很穷,并没有什么像样的聘礼,刘父刘母觉得这个女儿嫁的赔了,于是并没有给刘氏什么嫁妆。
当年的刘氏,只是带了一些衣服就直接嫁给了董铭生,连喜酒都没摆上一桌。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氏多年无所出,董铭生却一句怨言都没有,甚至是别人说刘氏一些“不下蛋”的言论,董铭生也会上前与其理论一番,并为刘氏说些好话。
这也让夫妻两人的感情很好,让刘氏觉得这辈子嫁给董铭生是最正确的选择。
虽然父母听信鲍蕊的话,舍弃了她这个女儿,但刘氏起初嫁到北峪村的几年还是记挂着家里的,逢年过节的都会带些东西回娘家。
可父母并没有表现出对她一丝的愧疚,相反这个家渐渐被他最不喜欢的鲍蕊所掌控。
鲍蕊生的果然是个男丁,这让她在刘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再加上没了刘氏平日再跟她作对,刘父刘母又是个耳根子软的,渐渐的她成为了刘家真正意义上的一家之主。
每次刘氏带东西回娘家,父母都不会过问她的生活如何,因为他们只顾着看孙子,根本就没有时间理会一个外嫁女,而且还是个远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