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疑点重重(1 / 2)
陆良才和杨殊不欢而散,气冲冲的走出了书房,不仅如此,他还离开了县衙,去了常乐县的郑家。
他知道董家和郑家有来往,关系好像还很不错,现在他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帮董家的机会。
刚刚他因为不放心董家人的案子,便去书房找杨殊,没想到刚好遇到杨殊派去北峪村调查的人回来。
那人说,他调查了一圈,没有找到丝毫有利于董铭生的线索。
所以如果明日升堂,董铭生十有八九会被定罪,杨殊能做的就是延长审案的时间,然后最多再以证据不足押后重审一番,不过想来有郝嘉勋在,一定不会让杨殊拖延时间的。
所以要么就是定了董铭生的罪,将董家其他人撇清关系,牺牲董铭生一人,换取董家其他人的自由。
要么就是依照杨殊说的,以案子太大为由,上报交由知府来审,这样就可以拖延时间了。
虽然陆良才心中对这些都清楚,但还是不满杨殊对待这件案子的态度,在他看来,杨殊应该拼尽全力帮董家洗清嫌疑才是,而不是用“无能为力”当作借口。
县衙的书房中,待陆良才气冲冲的离开后,郝嘉勋便进来了。
其实杨殊早就看到了躲在窗外偷听的郝嘉勋,这才故意严厉的和陆良才说话,没有和他解释那么多的。
“郝大人,夜已深,怎么还没去睡,可是房间安排的不好?我这就去找人重新安排。”杨殊说着就要去找人给郝嘉勋重新收拾房间,可脚下的动作却是慢吞吞的,因为他知道,郝嘉勋过来,并不是来抱怨房间不舒服的,而是来讨论案情的。
果然,郝嘉勋叫住了杨殊,“杨大人不用麻烦了,本官的恩师突然惨死,让本官又如何能睡得下?本官深夜前来,只是想要和杨大人你探讨一下案情的。”
郝嘉勋口中说的案情,自然是侯振华身死的案子,董家的案子究竟如何,他其实并不关心,他之所以将董家人全部抓了过来,只是想要纾解心中的不忿罢了,只有董家人不好过,他的心情才能好受点。
昭德王虽然没有给杨殊回信,但他的表现,杨殊可以理解为,这件事不是他所为。
因此杨殊便不再隐瞒,而是将当时看到的情形,以及初步调查的结果全都事无巨细的讲了出来。
发现侯振华尸体的地方离着黑水岭不远,这给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杀人的是天王寨的山贼。
昭德王有意诏安天王寨的山贼,所以山贼为昭德王效命,除了侯振华这个祸患,也算是合情合理。
不过如果是天王寨的山贼所为,定是会毁尸灭迹,不然岂不是太明显了?
将祸水引到昭德王那里,昭德王还会诏安他们?
而且如果是昭德王吩咐山贼杀了侯振华的话,也会嘱咐他们毁尸灭迹的。
郝嘉勋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些,他最一开始怀疑的人就是昭德王,可思来想去却觉得这其中大有古怪,嫁祸的意思太明显了。
如果真的是嫁祸,他认定杀了老师的人是昭德王,联合京中的势力,攻讦昭德王,这样不仅会让老师死得不明不白,还会被真正的凶手利用。
所以郝嘉勋并没有太早下结论,不想因着第一印象,而影响判断。
听着杨殊的讲述,郝嘉勋越来越觉得这是有人刻意为之,想要嫁祸给昭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