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我的饭馆通北宋 > 第232章 姜葱炒蟹

第232章 姜葱炒蟹(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32章姜葱炒蟹

三老睡过午觉,回店里品尝桂糯米藕,一口下去,不约而同道:“好甜哦!”

吴建军立刻住嘴,生怕吃多了血飙升。

吴铭笑道:“不甜怎么叫甜品只是不合你们的口味,瞧我那俩徒弟吃得多香。”

“小女娃娃是吃得甜。”吴振华一边咀嚼一边锐评,“这藕糯滋糯滋的,味道还是可以,就是吃多了伤人(腻人),不如浇点海椒油,肯定巴适!”

巴不巴适不好说,但往甜品上淋辣椒油,这黑暗程度跟饺子皮包通心粉有得一拼。

以吴铭对宋人的了解,这甜度正合适,旁人暂且不论,至少小七娘和小苏一定喜欢。

……

辞过文彦博,自相府邸出,狄青乘车回府。

车厢内唯有轮毂碾过石板街衢的辘辘声响,狄青面沉似铁,自始至终缄默无言。

黜免的诏敕终究颁下了。

他原有一丝不祥的预感,料知此番恐难善了,只是心底仍存了些许妄想——上札子弹劾他的人年年都有,但得天子信重,文相公回护,风浪再险,终可弭平。

此番竟是文相公亲笔草拟的罢黜文书!

他思前想后,一股沉郁愤懑之气梗塞于胸,终究按捺不住,这才登门讨个说法。

文彦博只回了他六个字:“无他,朝廷疑尔。”

狄青顿觉如坠冰窟,连归府的舆乘何时停下亦无所觉,直至步入内室,犹觉神游物外,魂不守舍。

“爹爹!爹爹!”

“嗯”

狄青醒过神来,见次子狄咏正仰脸望着自己,目光殷殷。

他微微皱眉道:“你说甚”

狄咏暗暗叹气,父亲素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何曾显出这般恍惚之态

其中缘由他心知肚明。

府邸上下,此刻正俱在收拾细软、打点行囊,家中仆役大多须结钱遣散,余下的只待中秋一过,便随父亲赶往陈州赴任——一派树倒猢狲散的萧索气象。

唉!这诏令早不下,晚不下,偏生在中秋节前一日颁下,连一夕阖家团圆之宴,亦不得安宁!

狄咏将方才的话重述一遍:“爹爹,明日便是中秋。佳节难得,孩儿已在吴记川饭定下一桌宴席。明晚,咱一家人便去吴掌柜那儿,喜喜乐乐吃顿团圆饭,可好”

狄青闻言,忽然想到:一旦离了京城,往后便再难尝到那酥脆鲜香的小酥肉了……更添了几分郁结。

“团圆饭自然要吃。”狄青略一沉吟,“只是,于市井小店里过中秋,恐怕不妥……”

“爹爹如今已卸任枢密使,又何必在意旁人目光况且,吴掌柜特意言明,可待入夜后再去,饮酒赏月,共享良辰。他家本不经营夜市,此番破例,既是过节,也是为爹爹饯行。”

“吴掌柜真个有心了。”

狄青心下感慨,此番遭罢离京,莫说设宴饯行,便连登门话别者,亦寥寥可数。

满朝朱紫贵,竟不如一介庖厨重情重义。

他振作精神,颔首拍板道:“好!依你所言,你径去安排便是。”

……

狄咏去吴记吃晚饭时顺便将此事告知吴掌柜,狄家的宴席就此定下。

如此一来,明日便有三桌预约:狄家、王家,以及苏家,准确地说,是三苏。

大小苏那日吃罢自助,回寺后便告诉了父翁。

苏洵次日便来了,却见店外竟排起十数丈长队,这等光景,他只在赈灾放粥时见过。

他一年近半百的瘦老翁,哪里争得过年轻人,他也不愿争,只好作罢。

听闻吴掌柜将于中秋佳节推出两道应季的新菜,其中之一竟是螯蟹。

中秋之时,螯蟹新出,实乃不可多得的美味。

此物蜀地罕见,老苏少时游历山川,有幸尝过几回,那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念及二子不曾有此口福,苏洵便同吴掌柜定下一席,约在明日午间用餐。

价钱自是不菲,他浑不在意,正所谓千金散尽还复来,既至京师,中秋佳节焉有不食蟹之理

大小苏求之不得,忽又叹气,却是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娘亲:值此中秋佳节,若能阖家团圆,共品吴掌柜的手艺,那该多好!

吴铭同三家人商定了相应的菜品和价码,数狄家最丰盛,王家次之。

三桌宴席,多乎哉不多也!

中秋夜合该饮酒赏月,酒楼的生意才叫兴隆,状元楼的雅间雅阁,早被预定一空。

吴记川饭不做夜市,硬件也不行,当然不能和正店相比。

王、苏两家纯粹是借中秋节的由头品尝美食,唯有狄家是正儿八经来吃团圆宴的,更兼有饯行之意,因此狄家这桌席,吴铭定会给足排场。

幸而,中秋过后便要歇业改造,不必早起卖早点,也即是说,无论狄家吃到多晚,他都可以奉陪。

“我也可以奉陪!”

宋代过中秋时,现代恰是周日。吴振华提议道:“这样嘛,明天我又来倒饼儿,到时候把苏东坡和狄青请进来,来都来了,还是要见个面撒!我倒要看下苏东坡的脸有好长……”

咋的,千年老粉不请自来,为见哥哥一面,以公谋私是吧

“狄青就别见了,他对画未必感兴趣,你也别奉陪了,明晚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大苏是个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他弟弟偏好甜口,这对兄弟你应该能见到。”

老爷子这辈子没对儿孙提过什么要求,难得有个朴素的愿望,吴铭尽量满足。

“要得!”

吴振华一口应下。

他对狄青知之甚少,只在铭娃儿小时候陪他看过一点动画,知道狄将军是一位大英雄。

只要能见苏东坡一面,他便心满意足了。

也不尽然,还有一位历史名人,他也想一睹其真容。

“好久(什么时候)把包青天也请来见个面”

这话说的,好像我去请人家就会来一样,我得有多大脸啊!

吴铭心里吐槽,嘴上说:“包拯年底才进京,你把身体养好,迟早能见到。”

是夜,吴振华满怀期待地离去,次日又早早到店,不,是早早到家,率领儿子儿媳将放在家里的画工具搬至店里。

老爷子已经做好技惊三苏的准备,或者说,他时刻准备着。

“师父,鱼行的人来送货了,是否让其送些螯蟹来”

谢清欢知道师父今日要烹制螃蟹,故有此一问。

“不,为师自有进货渠道。”

谢、何二人对视一眼,心下了然。

不消问,师父定又要去海边现捞。

中秋是食螯品蟹的时节,螯即蛤蜊,之前已为醉翁烹制过车螯;蟹即螃蟹。

宋代受限于物流技术,东京城里的螃蟹贵得令人发指,上等的青蟹,宋人称之蝤蛑,须卖一贯一只,品质最低的也要两三百文一只。

寻常百姓自是消费不起,主要还是卖给富贵人家。

当今圣上就爱吃螃蟹,打小就爱吃,可小孩儿哪里管得住嘴一吃起来便没有节制,最后吃出毛病来了:头晕眼、四肢麻木、咳嗽咯痰,还经常便秘。

彼时垂帘听政的刘太后见状,当即发下懿旨:“虾蟹海物不得进御!”

把赵祯气坏了,直到若干年后亲政,仍对刘太后心怀怨恨,一是怨刘太后听政时间太长,让他当了多年的傀儡皇帝;二则怨刘太后管他太严,连螃蟹都不让吃。

以史为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了吃货的怨念。

苏东坡同样爱吃螃蟹,其晚年被贬儋州期间,以饮食为寄托,将烹饪技艺与人生境遇融合,作《老饕赋》云:“蛤半熟而含酒,蟹微生而带糟。”

说起来,似乎就没有大苏不爱吃的东西,纵观其一生,说是贬到哪儿就吃到哪儿也不为过。

当然,以现代的烹饪理念来看,半生不熟实非食蟹之正道。

但在宋代,生吃螃蟹并不稀奇,有一道菜叫“洗手蟹”,便是将螃蟹剁碎,拌以麻油和各种味料,做起来快捷简单,洗个手的工夫便能纵享美味,故此得名。

何双双倒是会做,但吴铭不敢尝试。

买菜就交给老爸老妈,吴铭得跑一趟海鲜市场。

由于两边的节日并不同步,宋代已过中秋,现代仍处于农历七月,螃蟹还不到最肥美的时候。

目前市面上的大闸蟹仍以六月黄为主,今年的阳澄湖大闸蟹预计在9月20日以后才开始大量上市。

吴铭在海鲜市场转悠一圈,虾、蟹、蛤蜊各买了些。

按他的预期,海鲜类菜品定价高昂,问津者应该不会太多,因此无须备太多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