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西游:长生从拜师镇元子开始 > 第170章 又闻本钵国(4k)

第170章 又闻本钵国(4k)(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般与所憎者何异”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若你二人在抄写经文时,每抄一句,心中默念一句,坚持下来,往后再有意规避粗语,如此定能改掉这般陋习哩。”

清风、明月闻言好似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二人沉思片刻,齐声道:“师弟果真深得师父心传!吾等愚钝,未察师意,几负深恩。”

“师弟所言极是。那猪八戒口舌可厌,向来遭嫌,吾等岂能效之”

李修安笑道:“二位师兄本具慧根,不过惰性暂蔽耳。”

二童得此开解,果不再抱怨,重整经卷,潜心抄录。

灵鹤见状,亦搬来一叠经卷,取笔墨纸砚,安然就座。

清风见此眉道:“吾等虽已释然,然未再出恶言,怎又添卷待此批抄毕,再说不迟。”

明月附和:“正是此理!”

灵鹤笑道:“二位师弟误会。师兄吾监看之余,閒坐不安,不如共抄经文,如此你二人当不怪吾矣。”

清风、明月笑逐顏开:“不错,这般方显师兄好意!”

三人再不多言,一心欲专注抄录经文,

李修安在道藏阁一番检阅,寻得一本《火候论》,自上次协助玉童炼丹,李修安便对这炼丹的火候產生了兴趣,从玉童那番话,李修安甚至隱隱有些猜测,这八转育火,或许正与这火候有关。

李修安將《火候论》收进袖子,忽想起一事,便来到灵鹤师兄身边,他三人正欲专心抄写经文,李修安俯身低语:“师兄,吾忽念前番歷练之时,自妖道密室救出四位重伤道友,不知近况如何”

闻听此话,清风明月亦忆起,想及密室惨状,犹有余悸,齐声关切道:“確然!师弟若不提,

吾俩近乎忘却矣。彼等现下如何”

灵鹤放下笔,嘆了口气道:“不瞒师弟,他四人如今还在五庄观休养哩。”

明月疑道:“既还在五庄观,怎未见得他四人”

灵鹤道:“师弟有所不知。他四人遭妖邪非刑折磨,体无完肤,仅存一息。幸得本观金丹续命,师父又施『再生之法”,重续四肢五官。”

“然而外伤好治,这心伤心病却不易治矣,他四人那时节见不得外人,一见外人哪怕吾等和善之人,便也嚇得半死,无奈將此稟告师父,师父亦嘆了口气,將他四人留在后山偏殿慢慢疗养,平素有两位师兄送饭菜照料,前几日听两位师兄言说他四人如今已经好了许多,不再十分惧怕生人。”

闻此,李修安与清风、明月皆嘆了口气,这等症状,在前世有个专业名词,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即常说的ptsd

清风、明月更是嘆息不止,他二人不过是见了那番惨状,便被嚇得垂泪,差点放弃歷练,不敢想像,他们到底遭受了怎样残酷的折磨。

念及此,李修安与清风、明月愈发同情那些道士。

清风、明月忍不住恨道:“这挨千刀的孽畜!就这么死了太便宜他了,当初亦合该叫他尝尝这千刀万剐的滋味!”

这回即便再加一堆经卷,他二人亦要骂出声来,要不然得难受。

灵鹤深以为然:“这妖邪歹毒至此,该下十八层地狱受苦,永不得超生才好。”

知四人近况后,李修安亦长嘆一声,谢过师兄,离了道藏阁。

往后,唐僧师徒继续跋山涉水往通天河而赶,李修安享受在五庄观平静寧和的日子,平日除了读书、打理果树,其余时间皆用来修炼,修炼那胎息之法,以期將胎息之法练到纯熟大成,早日修成肺腑,完成修身。

前番在连襟山,清风明月立稳山头后,李修安基本上游离纷爭之外,大多时候皆在洞中修炼胎息之法,然胎息之法仍只是初窥门径。虽如此,近日修炼,愈觉身轻气畅,神气相隨,神凝则气住。

如今入定之际,全然放鬆,不加引导,身若鸿毛,虚浮空中,缓缓飘升,正是胎气渐消,真息化气,阴阳趋和之兆。

如此条忽半载又过。

这日,李修安打理后园果树结束,正欲回自己房修炼,忽有师兄上前道:“师弟且住,有人慾见你哩。”

李修安好奇,正欲询问,师兄道:“正是前段日子你救回的那四位道土,如今在五庄观休养已有一段时日,已恢復七七八八,他四人念念不忘你之救命之恩,欲想见你,亲自感谢哩,师弟且隨我来!”

李修安不忍负其诚意,遂隨师兄至僻静偏殿。方入內,即见四道早已等候,当中乃是三位中年模样,一位少年模样。

观其容貌:三中年者,面淡金,三络长髯,目含倦星,眼角风霜;一少年约十五六岁,唇红齿白,双髻垂,眉间常凝忧色,此令李修安忽忆起东都初遇守明之状。

四道见李修安到来,疾趋稽首。

师兄道:“这便是你们要找的青阳师弟。”

见了救命恩人,四位道人颇为激动,皆忍不住一阵垂泪,纷纷跪倒,深深感激道:“蒙真人搭救,恩同再造,无以为报,伏惟三叩!”

言罢,纷纷俯拜即首,李修安急叫他四人起来,道:“且不说尔等与我皆同道之人,修道之人又岂有见死不救之理,无需多谢,快快请起!”

然他四人哪肯起身,连连磕头,李修安无奈,只得一一將他们扶起。

他四人一边抹泪一边说著感激的话。

李修安请其就座,己亦陪坐,见四人气色渐復,温言问道:“诸位原系何处修道”

最年长之道人揖答:“贫道与身旁二位师弟本居本钵国苍云观。前岁国中生变,师尊出云道人投河自尽,同门或改投他派,或还俗归尘。吾等不忍基业尽弃,亦觉留之无益,遂离本钵。商议间,五位师兄东去,我等三人西行。”

“途经祭赛国,见君臣昏,知其並非善地,非可久留;继续西行,径过火焰山,那地酷热难当,草木不生,诚非好处,又经女儿国,闻国中无男,男女有別,故又未敢入。最终迤逾至连襟山,见有道观,不察有异,遂投宿歇脚,岂料一朝误入魔窟矣!”

言至此,三中年道士復掩面泣下,唯有那少年道士默然垂首。

原来那少年与他三人並非一起,不是同一观的道士。

闻此,李修安颇为异,这本钵国李修安记得前番观音菩萨提到过,本是作为自己將来歷练之地。

原本西游中,唐僧师徒未曾经过此地,李修安推测是荆棘岭那一节强行改变了路径,由此改变了这一难,当然事实真相是否如此,待自己以身入局的那一天方知晓。

李修安犹还记得菩萨提到这本钵国与沙门颇有渊源,当中因果亦甚繁复,不曾想机缘巧合,今日又闻这本钵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