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豫鼎神威,蝎子降伏(求月票)(2 / 2)
孙悟空被扎了手臂,金箍棒难持,猪八戒被扎了嘴,本就淬毒的嘴更毒了,沙悟净被扎了腿,被孙悟空背着带走。
一时间,三兄弟皆觉虎平阳,英雄气短,竟被的一个妖怪弄的没办法,心中大难。
猪八戒被扎了嘴,只能哼哼唧唧没法话,只能叫疼。
沙悟净见那妖太过急色,也坐不住了,犯难道:
“大师兄,那妖怪的神通厉害非常,这可如何是好啊。”
孙悟空亦龇牙咧嘴,他道:“需寻个不怕她扎的。”
“连你的金刚不坏之躯都扛不住,谁能不怕她扎?”
孙悟空道:
“我倒想起来,我那兄长,有一神通,若施之可令人不敢近身,我且去求他来助,你们于此等我,看好那妖怪莫坏师父元阳。”
猪八戒和沙悟净应是,遂见孙悟空捂着手臂,驾筋斗云而向西方去。
隐雾山,折岳洞前。
孙悟空来见曹空,话此事。
曹空便知乃是蝎子精,他急令山中一灵鸡前来,鸣叫不休,又为孙悟空敷雄黄酒。
少时之后,孙悟空顿觉疼痛不再。
孙悟空惊道:“兄长知那妖怪来历?”
曹空笑道:
“我掌八风,能以明庶观天下,故知那妖乃是一蝎子精,曾听哪吒三太子过,多年前,大雷音寺中,
有一蝎子精,因不听讲法,故被如来佛祖推了一下,这蝎子反而起了凶心,转过钩子,扎了如来佛祖左手中拇指,
如来佛祖亦疼痛难耐,令金刚拿她,却被她逃了出去。”
孙悟空道:“我知兄长可令天地成坏,她绝近你不得,还望兄长出手降服蝎子精。”
曹空笑道:“倒也用不上天地成坏,有道是“万物相生克”,我刚好有一物,可以克他。”
“何物?”
曹空拿起腰间悬挂的鼎,笑道:
“正是此物,此物乃是豫鼎,乃以雄金铸造,不仅重若泰山,且其上雕刻着当年禹皇治水之时,所遇妖魔,凡鼎上妖魔,
若见此鼎,定心生惧意,实乃降妖之利器。”
孙悟空大喜:“愿兄长与我同往。”
曹空笑道:“好,到时你于洞前叫阵,只消寻她与你争斗,届时我以此鼎助你。”
孙悟空闻言,觉此番话,好似听了许多遍了,而后颔首称是。
不多时,二人齐至毒敌山,曹空以雄黄酒治那二人之毒,而后三人持兵在洞前叫骂。
蝎子精闻言,怒不可遏,即举钢叉,欲刺三人。
她气势汹汹,好似母夜叉:“手下败将,也敢来讨打,便是如来佛祖当面,也拿我不得!”
“倒是个极泼辣的。”
忽有声音传来,蝎子精闻声抬头,乃见一道人,居高临下而看她。
这妖见曹空丰神秀整,风貌甚都,容姿出众,即色欲心大起。
她大笑道:“好道人,好相貌,且擒你去我洞中耍风月,让你一道一僧与我共同快活,登极乐之境。”
此番话来,端是大胆,孙悟空三人侧目而望,觉这妖怪真就是色胆包天。
曹空不为之动,只觉此妖无可救药,他道:“色欲熏天,你轮回去罢。”
蝎子精闻言,不觉恼怒,而面有大笑,持钢叉而登天,欲擒曹空。
曹空见状,将腰间豫鼎取来,翻身间将其一投。
此鼎自得之,未曾显露神异,如今施展开来,变作一大鼎,其上有山川河流,神仙妖魔,有神光现。
而其中,最为显著的乃是一蝎子,光纹清晰。
蝎子精见状,心中惶恐,觉浑身酥软,怎么都提不起力气,心中浴火好似被冷水破灭,不起任何争斗心,欲逃之。
曹空又怎会让其如愿,豫鼎宛如泰山压顶,以势将其笼之,使蝎子精逃脱不得,最后被压鼎下,现了本相,是一琵琶来大的蝎子精。
猪八戒本就被这蝎子扎了,心间有怒,见状举起钉耙便将其打成肉酱。
曹空亦不做阻拦,这蝎子精胆大包天,虽听过佛法,可其身却多浊气,食人肉,死不足惜。
曹空道:“悟空,快去救你的师父吧,这琵琶洞中,有被那妖摄来的女子,将其放了,不过此房宇倒可留下。”
孙悟空闻言照做,救了唐三藏,放了女子,留下琵琶洞不曾毁坏。
妖洞之中有妖气,若不毁坏,久而久之,定再滋生妖物,曹空即以清明风,洗涤此妖洞,令满洞皆清,再无污垢。
唐三藏此番得救,亦对曹空谢之不尽,曹空坦然受用。
孙悟空亦多谢:“兄长频频助我,解我之难,此中情分,永铭不忘。”
曹空轻轻一笑:“日后莫要怪我便是。”
孙悟空疑惑:“我怎会怪兄长。”
曹空不语,默默离去,毕竟他在后面还请了诸多人呢,让这猴儿知晓······
再师徒几人,因白马与通关文牒留在西梁女国西城门处,故须得一人回去拿。
此时自是在了孙悟空身上。
却那西梁女王,因唐三藏被掠走,担忧其安慰,泪眼婆娑守在西城门,茶饭不思。
见孙悟空回来,即忙问唐三藏下如何。
孙悟空见女王此番模样,亦心不忍:
“我师亦无事,不过我师向佛之心不改,故不会回来,女王还是另招他婿吧。”
女王腮边泪:
“御弟哥哥乃是白日飞升的高僧,我自惭形愧,不能配之,枉费神思,不过望长老将此物提我带给他,
我希望他永远记得我,终不负欢喜一场。”
女王取出一暖玉,给了孙悟空。
孙悟空应了下来,而后驾云去寻师,此时唐三藏已行到西梁女国界碑旁,眼看便要出了国界。
孙悟空言此事,将暖玉递给唐三藏。
唐三藏此番几经周波,又于蝎子精处,死命不从,保全不坏之身,可谓割断尘缘离色相,推干金海悟禅心。
他见此暖玉道:“阿弥陀佛,把它放在界碑上,让她的心意,留在她的土地上吧。”
孙悟空依言照做。
遂见一片黄土之中,一暖玉置于碑上,风沙渐渐起,将此玉上的那一点温热掩埋。
一切痴怨眷恋,情欲种种,留于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