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98章 朱霖的感慨(求月票)

第598章 朱霖的感慨(求月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仪式上,弗兰克手握金质棕榈枝向所有观众宣布:“《绿皮书》将于5月28日在全球同步公映!

我们希望人们通过这部影片,能够知道‘爱’的重要性。不论肤色,我们都有平等生存的权利;不论肤色,我们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不论肤色,我们都有沐浴阳光的权利。

希望世界也如同电影一般,消弭所有矛盾,带来爱与和平。我在此呼吁,南非政府释放曼德拉,给予这位种族平等斗士以自由。”

弗兰克说完,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走下舞台,刚经过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座位,反应过来的观众再次欢呼起来。

听到欢呼声,弗兰克嘴角掠过一丝若有若无的微笑,随即冲众人挥手表示感谢。

弗兰克将《绿皮书》和遭遇囚禁的曼德拉联系在一起,接下来的报纸将通过这一联系再次为《绿皮书》做一次铺天盖地的宣传。

果然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不少媒体围住了弗兰克,询问他如何看待南非政府关押曼德拉的行为。

弗兰克大谈种族平等、爱和自由,记者再次询问道:“弗兰克先生,曾经《绿皮书》的作者一民.刘也曾呼吁过释放曼德拉先生,我想请问,今天这一席谈话是您的意思还是刘的意思?”

“是我的意思,刘没有指导过我说什么,但是我知道,如果他在场的话,一定也想说。因为我们拍摄《绿皮书》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票房,而是为了爱和平等。”弗兰克自信地说道。

“弗兰克先生,你预计《绿皮书》的全球票房会是多少?”

“爱和平等无价,不过我相信《绿皮书》的实力,票房一定在一亿美元以上,善良的观众将会毫不犹豫的去支持它!”

弗兰克拿到结果后,迫不及待地给刘一民写信发电报,告诉他这一好消息。

第二天弗兰克还没有等到媒体破天盖地的报道,倒是等来了南非政府下令封禁《绿皮书》的消息。

弗兰克不屑地将报纸扔到桌上,跟其它地方的收益相比,南非的市场根本无足轻重。

就在他嘀咕欧洲媒体怎么不报道的时候,英国《卫报》、法国《世界报》等一系列大报的报道如期而至。

看到上面的标题,弗兰克乐的合不拢嘴。

除了金棕榈奖的报道外,就是弗兰克关于释放曼德拉的消息。

凭借这两件事情,能给《绿皮书》省下一大批宣传费用。

“5月28号,就等这一天了!”弗兰克深吸一口气后走进浴室。

今天他要跟欧洲一些电影发行商讨论一下接下来的宣传问题,忙完这几天就会离开法国。

洗完澡穿上衣服,弗兰克大踏步走出房门,双手抖了抖西装衣领,从今天开始他可就是奥斯卡和金棕榈奖双得主了。

“弗兰克,你做到了,你是此时国际上最出名的年轻导演!”弗兰克眼神自信地扫过酒店大厅,心里不断地给自己打气。

刘一民在送汪曾祺和闫真离开之后,他踏上了前往武汉的飞机。

徐驰自从妻子陈嵩去世之后,现在还没有走出来。他这次从南方往北飞,正好可以到武汉停留一下。

从武昌南湖机场走出,再到徐驰的家里有相当长的距离,好在WH市区虽然出租车不多,但是机场门口有。

等抵达徐驰所住的地方后,门卫告诉刘一民,徐驰在鄂省作协大楼工作,还没有回来。

刘一民于是在门卫的指引下朝着作协大楼走去,作协门卫听到刘一民找徐驰后打量了一番,语气恭敬地问道:“同志,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我是燕大的,我跟老徐同志是老相识了。”

“燕大的?我看下证件。”

刘一民从怀中将自己的证件递给门卫,门卫看了一眼立即递还:“刘教授,欢迎欢迎,我这就给里面打电话。”

电话还没打通,办公楼的窗户忽然被推开:“一民,你怎么来了?你等着,我现在下去!”

说话的是姚雪垠,他正在窗户口站着喝茶,看到刘一民的身影颇为熟悉,打量了好久才确定了他的身份。

“不打了,不打了,同志,你直接往里面进就行。”门卫听到是姚雪垠的声音,重新将电话放了回去。

“谢谢!”刘一民提着东西朝着大楼里面走去。

姚雪垠年纪大了,等刘一民走上二楼时,才见他气喘吁吁地往下走。

姚雪垠平稳了一下呼吸:“一民,你不是正在招待岛上作家代表团,怎么想到来我们这里了?”

“刚送走岛上作家代表团,我来看看您和老徐。”

看到刘一民双手拿着东西,姚雪垠赶紧接了过去:“你呀,人来就行了。这次接待岛上作家代表团没有老徐,老徐还嘟囔呢。”

“是吗?哈哈哈,那说明老徐的心情有所好转啊!”

姚雪垠闻言摇了摇头:“好转?都这么长时间了,老徐还没走出来。这感情啊越深,分别的时候就越折磨。老徐天天趴在书房里写东西,偶尔参加点活动。

我看呀,得给他找个老伴,要不然一个人在武汉,子女不在身边照顾,身体没多久就垮了。”

姚雪垠是好心,但刘一民还是说道:“可别瞎介绍,得介绍个知根知底的才行。要不然还不如一个人快活。”

徐驰要不是因为后半段婚姻,也不会选择跳楼。

“那是当然!”姚雪垠说道。

两人一路走到徐驰的办公室,当徐驰看到刘一民的时候,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一民,是你啊,赶紧坐赶紧坐,老姚,你们两个是商量好来的?”

“我可没有,我是刚才无意中看到了一民。他刚送走岛上代表团,就直接来武汉看咱们了,瞧,拿的都是好东西。”姚雪垠乐呵呵地说道。

“老徐同志,怎么样?最近有没有写点东西?”刘一民接过徐驰递过来的水,豪饮半杯。

徐驰将桌子上的稿子推到刘一民旁边:“我现在就是瞎写,一民,既然来了,就好好在武汉休息几天,过几天再走咋样?我带你转转武汉。武汉是个好地方,有许多景区和历史遗迹。”

“不行啊,交流会说是半个月,后来延长了快一星期。回到燕京还得汇报工作,没办法久留。”刘一民婉拒道。

姚雪垠冲徐驰说道:“老徐啊,你要是在武汉呆的难受,你就出去散散心,作协和文联的工作有我们几个。”

“天热了,等凉快了再说。”徐驰摆了摆手。

在办公室里聊了半个小时,徐驰和姚雪垠拉着他出去吃饭。

“从飞机上下来一定累了,先吃饭,吃完饭回去睡觉。我带你尝一尝武昌鱼和蒸小龙虾,这些玩意儿啊你在燕京不一定能常吃到。老姚,咱们去湖边那家怎么样?”徐驰热情地说道。

“行,那现在是粮食局这个餐馆我觉得最好吃。”

“老把式,好熟悉的家乡话。”刘一民笑道。

“哈哈哈,以后退休了还是得回老家,就是不知道到时候老家人欢不欢迎我。”

姚雪垠提起老家,心中的回忆就涌上心头。出来几十年了,对于老家而言他就是个外乡人。

餐馆位于湖边,据说鱼都是当天钓当天用。

坐下后,徐驰和姚雪垠迫不及待地询问起这次两岸文学交流会的详情,刘一民从燕京、沪市、南京、广州和鹏城的事情都一五一十讲了出来。

“《花城》编辑部这次讨论会在国内反响很强烈,几乎盖住了这次所有谈论重点。先锋文学在国内正蓬勃发展,现在被人浇了冷水,可想而知反弹会有多么的猛烈。”姚雪垠叹了一口气。

《羊城晚报》的报纸发出之后,第二天南方报纸争相见报,在国内文坛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讨论的声音都没有停过。

“真理不辨不明,有些人喜欢扣帽子,说什么岛上作家对大陆作家的攻击。要是这样说的话,我们在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交流,岂不是我们对岛上作家的攻击?

双方如此敌对,以后还有交流的必要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