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 > 第二百零七章 不自由的明朝贸易和驛堡迁民

第二百零七章 不自由的明朝贸易和驛堡迁民(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但这一次朱由检是费时间,专门对这方面细化规定了。

他也是费了点时间研究,思考了好一阵子才拿出来颁布的。

另外就是生丝、铁、钢、金、银、铜、白铜等等的矿物、物產,有较高价值的东西,也是按其他方式做了规定,也是有明確要求了。

当然,在这些商业控制的限制手段上面,朱由检也是延续了自己的老传统,

没查到,你自然是可以偷偷地干,但万一查到了苗头,那你就自认倒霉完了。

皇帝趁著帝后矛盾期间的空余时间,一是对商业做出调整,二就是兵事上,对大明的北方和西部做出军事调整。

皇帝关於明军的北方防御,就是通过布置驛堡的方式,將边外地区的驛堡儘可能固化下来,来扶持未来,明朝必然会做的往北方边外地区输入迁民的政策。

这些驛堡事实上也就是未来军镇,可以为镇子提供治安保护。

屯民是必须要屯的,但是迁屯的民,选择什么地区的民是个问题。

只不过,毫无疑问朱由检只愿意迁汉民,並且不能多,广阔的西伯利亚,朱由检期望能拥有两百三十个驛堡,也就是布置总数三万人左右的骑兵。

现在拉出来的骑兵员额显然够了,但是就屯的驛堡算上还在修筑的,一共是一百四十来个,对大明控制西伯利亚还远远不够,剩下的在明年继续修筑,依旧需要皇帝投钱进去。

而屯民数目上,朱由检和朝廷的阁臣都希望,北方边外地区最好不要超过四十万人,这也是为了不让北方有机会出现一个,可能对朝廷有麻烦的势力。

出现一个十来万人口的建州女真,就已经把大明朝折腾了个半死,要不是天降大帝给他平了,

大明甚至会完蛋。而在大明的这些汉民里头,难保將来不会有反对大明朝的势力,再从迁民里头冒出来。

北方对於大明来说,是必须警惕的地区,对於西伯利亚,朝廷不仅要保持分散的驻兵堡垒,还得在安排屯民存在的同时,又得警惕屯民本身。

这样的想法,看上去很矛盾,但其实都是为了现实需要。

有屯民才能开垦土地,才能出现商人在这些地区开挖丰富的金属矿石和油气,而这些重要资源,未来明朝肯定用的到。

而有那么多屯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屯民安全,保证朝廷能够长期控制,朝廷也必须布置常驻的官兵。

既需要人口来开垦土地,获得粮食、矿產,也需要有人约束当地的发展,朝廷对此有多方面的考虑。

自古以来北打南的军事压力一直非常明显。

有北方马匹多的因素,有地理条件適合北方南下的因素,关键是还有人的因素。

北方人的確长得更加高大一些,壮硕一点,这是客观事实。

南方即便有狼兵,有浙兵、川兵、秦兵等等的强兵行省,但徵兵里头挑精锐,在比例上是远不如北方。

朱由检在这方面布置上就费了很多时间和心思,这段时间又是投入精力,考究的去设置驛堡选地,劳心劳力,甚至於布置到了楚科奇人的內地以及沿岸。

对於这些自然民族,他的態度就是在明朝控制下,任其发展,但是要教育汉语,並逐步归化。

辽东已经有七十多万汉民了,算是被大明朝恢復了个大概,未来肯定还有更多汉民,陆陆续续因为各种原因迁过来的。

加上应该布置到西伯利亚等边外地区的迁民,这需要供养稳定的大量粮食,对於大明朝而言显然就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