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现今的南洋(2 / 2)
这样的情况,在阿拉干地区是越往西走,陈玉鉴看到的情况就越差。
西孟地区的中心府城达卡还算好一些,其他地区的府县,人口都相当稀少。
西孟的汉民们,往往一家一户之间距离的比较远,乡村化严重,一些县官虽然是有衙门,也有差役在,但治下的百姓却浙浙沥沥不过一两千而已。
在祖大弼保护的西孟绝大多数地区,一个农民种地所占的亩数,压根就没人管理,你农民愿意种多少土地都没人管你,只要你把打出来的稻穀按朝廷的征粮税基来征就行。
陈玉鉴將地方上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作为礼部的高级官员,他写这种东西纯粹是一种爱好,
將来刊印出来也可以赚点钱,也是明朝官员的常例了。
偌大的一个西孟,比福建还大的一片土地上,汉民还不到一百万,可以说陈玉鉴都不用感觉想想都知道这里完全属於是地广人稀的情况。
西孟加拉其实还不是最惨的,真正淒凉的是是西孟北部的原科奇王国地区,至今也不过才只有不到十万汉民居住,这些地区是已经被吴三桂和贺人龙进攻时,彻底摧毁的地区,当时也是真的有过户山血海的惨状。
能够有兴趣来到科奇地区居住的百姓,要么是因为当地县府给的优厚条件,要么就是一些真正的穷苦出身,经歷过天启末年的大飢年的三晋百姓,他们倒是见惯了各种惨痛场面,也是不惧当地怨气衝天的各种可怕传闻,强行进来居住耕作。
陈玉鉴带著隨行官员们是查探地方实情,对於南洋明莫战爭的影响之大,也有了更多了解。
到八月初,明廷使团才穿越了西孟,在当地官兵的护送下,在明控加蒂亚港口,乘船从恆河一路往上游,前往莫臥儿。
这些使团之中,有明朝的祖大弼魔下军官士兵护送,甚至还有不少河流上的明军战船在河道上巡视,莫臥儿帝国的边境军队兵並没有大意去阻拦他们,而是先留下使团在恆河北侧的境內宽待暂留。
相比起十年前的战爭,莫臥儿人对於明朝,一面是恐惧,一面则是渴望和明朝之间的商贸利益。
在战爭之中惨败的莫臥儿人现在相当分裂,其中有一部分依旧痛恨明朝,在其国內是组成一股势力,期望让沙贾汗重新振作起来,向明朝復仇。
这些人的身份,要么是莫臥儿损失在战爭中的数十万人亲眷、后代,要么就是因为战爭而失去故乡、家產的人,这些人数量不少,也有一些人原本就是莫臥儿的贵族出身,他们的声音是有许多人支持的。
而还有许多人其实並没有多痛恨明朝,反而是因为明朝彻底和莫臥儿接壤,从中嗅到了金钱的气味,主动和明朝在西孟地区以及阿拉干沿海的百姓进行贸易,所谓的国讎家恨对他们而言,根本就不怎么在乎,只在乎一个钱字。
莫臥儿在明莫战爭以后有一段时间內,是严厉禁止和明朝作商业来往的,毕竟沙贾汗是因为战爭,死了一位王子,並且损失了威望和大量军队,可是没有多久,就因为这种命令没有足够的军队进行封堵,而被国內商人各种找漏洞继续贸易,也就很快废止了。
所以,在陈玉鉴的明廷使臣团赶到莫臥儿,是不仅没有被遭到当地人的拦截谩骂和直接攻击,
反而是被当地的富贵邦主拉拢,想要面见和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