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大侠別急,笑傲江湖先问问大明律 > 第191章 华山派第四高手

第191章 华山派第四高手(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191章华山派第四高手

清晨的湘江,伴著一阵薄雾。

眾人在青草桥取齐时,一直走近,才相互看清。

路平清点了一下人数。

武伯寧带著四名巡捕,都穿便装,配备了铁尺。

这些人,都是武伯寧选出来的,理刑馆用左掌门提供的《铁尺秘要》培训过一段时日。

英姿勃勃的寧中则身边,多了一个容顏清丽的女侠。

正是岳灵珊。

母女二人皆穿了一身布衣,將青布裹头,各背著长剑一柄。

岳灵珊一双乌黑的眸子,似笑非笑看了路平一眼,目光落在钟蕙儿身上,大大的眼睛充满了困惑。

“路大哥,这位不是—

路平立即接过她的话头说道:“这位是钟蕙道长。”

钟蕙儿也向岳夫人母女行礼,口称:“寧女侠”、“岳女侠”。

岳夫人回了一礼,转头对路平笑道:“珊儿並无多少江湖阅歷,我正好带她歷练歷练,也免得落入某些奸诈之徒的圈套当中而不自知。”

何三七和钟蕙儿深有感触地同时点头。

“娘。”岳灵珊不依道,“我如今学会了玉女剑,大师哥也未必会是我对手,必定不会再为人所欺。”

岳灵珊说著,向路平示威般看了一眼,言辞甚是得意。

她这段时间苦练“玉女剑十九式”,这套剑法需要一个通晓別家剑法的人来陪练,华山派符合这一標准的,只有岳不群和令狐冲。

令狐冲和恆山师妹们出门採药未归,岳不群倒是百忙之中抽出一点空閒陪她拆招,见她剑术大进,不由得讚扬了几句。

岳灵珊便觉得,自己可以踏身江湖一流高手,再不济,也是“华山派第四高手”。

看著路平的气势自觉增加不少。

路平呵呵一笑,不理会母女俩指桑骂槐,拉过何三七问了两句。

何三七带的兵刃是:扁担。

生平首次扛扁担而不挑餛飩,老头的动作极不自然。

他沉吟道:“方生大师若要投奔,定然是武功高强的僧人。衡山县寺庙虽多,但通晓武学的寥寥无几。

据我所知,观音峰西坡,有观音庵,罗汉台,罗汉台有一僧,法號东窗,四十来岁年纪,武功颇高,不容小。”

路平看了眼何三七笑道:“何先生还在观音峰卖过餛飩”

何三七白了他一眼,並未搭话。

路平心中暗笑,聘请何三七,真是一个无比正確的选择。

他现在更加相信,何三七真的在找什么东西。

多少年毫无进展,说不定跟衙门混在一起,反倒会更容易得手。

渐渐云雾流散。

眾人准备启程。

路司李命给各人散发理刑馆保命套装:

【五岳令旗一幅、东方绣品一幅、嵩山迷药一瓶。】

五岳令旗左掌门已经同意更换,但还未公开,江湖中並不知晓,司李说,衡州府缴获的这批假五岳令旗,若遇到的敌人是正教的,当会留三分情面。

至於东方绣品,也是衡州府的缴获物,若遇敌来源於魔教,见此绣品当不会下死手。

寧中则、何三七表情都有些精彩。

岳灵珊撇撇嘴,一幅“习惯了,早知道如此”的神情。

路平叮嘱道:“这些物事非不得已不要使用,行动结束之后必须上交,我们这就出发。”

武伯寧小心翼翼地问道:“四爷,若是既不是魔教,也不是正教的敌人呢

四位编外人士都不以为然地笑了,这支队伍组合虽然奇怪,但有司李、寧女侠、何三七、岳灵珊(此人系华山岳女侠自行脑补)这些高手,正教和魔教之外,恐怕无人敢轻易招惹。

路平却神色凝重起来:“那就是此行最糟糕的局面,不过迷药则是嵩山左先生所赠,在特定的场合、敌人势大的时候有扭转成败之功效。我们隨机应变就是。”

某道士听到这话冷哼了一声。

武伯寧只雇了九匹马,寧中则和岳灵珊共乘一匹。

眾人向东北方向,沿衡州到衡山县铺路出发。

衡山县南临湘水,北负开云,衡岳诸峰,磅礴豌,三面环拱如城。其物產如盐铁等多仰赖於外。

湘水航道承担了大宗商品的运输,在铺路上行走的,多是小贩。

这条铺路宽三尺,皆用石板铺成,但是年久失修,路况糟糕,再加上不时看到有零星的小商贩,担著米、豆、桐油、茶油、鸡蛋鸭蛋等行走於途,眾人皆不敢疾驰。

將近午时,武伯寧拍马来到路平身边道:“四爷,过了樟树林,就是九渡铺,衡山县境往岳庙的道路,多是山路,崎嶇难行,不如先在九渡铺休整,补充清水、乾粮接著上路。”

路平从善如流。

九渡铺位于衡阳和衡山交界的小山之下,周围都是茂密的樟树林,一面临江,是一个不大的水陆铺递。

眾人沿著铺路旁的一条小径绕过树林,便看到门口拴了几匹马,那些马都有些焦躁不安。

路平心中一动,向何三七、寧中则、武伯寧各使了个眼色。

三人会意,便各自戒备起来。

大门开著,小小的院落內,摆著几张桌椅,皆是一尘不染。

进入大厅,也是空无一人。

武伯寧拿著按司发给的堪合文书到处找人,不久便回来说:“四爷,真是见鬼了,一个人都没有。”

眾人都有些悚然。

路平便吩附將前前后后检搜一遍,他独自一人在这个不大的厅中来回查找。

柜檯后面有文簿,这是衡山县发给。

文簿上登记了过往差官的应付情况,记的很是简略。

另外还有私簿一册,则是过往客商船户、住贯姓名、路引字號的情况,记录的极为详细。

看起来,这家铺递实际暗中以客栈经营,偶尔应付官府派差而已。

铺主在公私文册上,多次使用“只”“仅”“少”这些字样,偶尔写到了自已的地方“偏僻”,看起来对冷落的生意极为失望。

路平很快就翻到最后一页。

便看到这两日来经常听到的一个名字:张梅。

入住的期限是两天前。

所有的记录都在两天前截止。

“四爷,厢房里什么也没有查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