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观藏殿(1 / 2)
第353章观藏殿
路平大吃一惊。
“盈盈你是任姑娘的什么人”
“我是她姨母。”
殷清琴对路平会用传音入秘也颇为异,但她无暇多想。
路平刚要问“如何证明”,大长老却皱眉道:“路司李,长老会一片诚意,若是襄赞我会平內乱,我会愿开放藏经阁,其中秘籍,司李可一览无余。”
他顿了一下又道:“司李选择中立,我会也是同样的条件。”
这一条件,让路平不由得心动。
殷清琴美目顾盼,笑意嫣然:“司李莫要被大长老哄了,难道助我宫主府,就看不到藏经阁武学吗况且千秋宫武学固然庞杂,却极少能比得上司李所学。”
“冲虚道长和吕光午先生何在”
“观藏殿。”
殷清琴面色转冷,恨声道:“大长老好大的胆子,连观藏殿这等机密之地,也暴露给冲虚等人,今后千秋宫何以立足江湖”
大长老並不理会她,一双浑浊的眼神看向路平,低语道:“司李也可入观藏殿。”
观藏殿
路平心中大为好奇,又目光炯炯地看向殷清琴。
殷清琴清冷之声响起,却带著不容置疑之威严:“大长老竟然为了一己私利,出卖千秋宫,当真罪无可恕!留著我在此,断然不会允许。路司李,千秋宫秘典,司李可尽观,
但观藏殿,却是休想。”
千秋宫眾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尤其是宫主府的人,看著殷清琴,心中激盪不已。
如今宫主府已经落在下风,稍有不慎就是身死名销,即便如此,宫主都不曾以观藏殿为诱饵,驱使武林中人为自己所用。
和大长老相比,优劣一比可知。
宫主府的一位执事激动地大声道:“宫主说的对,千秋宫寧可灭亡,怎可对不起千秋之灵,怎么对不起千秋盟契。”
“说的好!”宫主府眾人大声附和道。
长老会数人,也是神情动容。
他们知道,观藏殿只是歷代千秋宫高层修行之所。
每一次闭关,都会在其中待上数月甚至数年。
普通弟子要想进入,绝无可能。
所忘的千秋盟契,就是千秋宫的戒条,儘管其中的多条,已经破坏殆尽,但首要的一条,永守观藏店之秘,却无人敢於撼动。
大长老为了胜过宫主府,竟然如此不择手段。
確实是有些不应该。
“长老此举,大失眾心啊。”有人心中暗思。
“莫不是大长老还有留后手”一些人暗自嘀咕。
一个声音却从路平心中响起:“路司李,若是你答应相助,千秋宫財富,富可敌国,
我可拿出半数,还有青霞女美貌无双,又有剑术在身,均可赠与司李。”
路平的神情变得古怪起来。
一个堂而皇之卖千秋宫。
一个暗中行事卖千秋宫。
这大长老、这千秋宫宫主,可实在是两位妙人。
路平依旧缓缓摇头。
那老道顿时急了。
“路司李想要什么金钱、美色—都可以提!”
殷清琴神情冷傲,眼神中充满不屑。
却急促地用传音入密对路平道:“司李早听说你与我那甥女两情相悦,我可以做主,將她许於司李—.千秋宫——我百年之后,作为嫁妆,传给盈盈就是。”
路平戏謔道:“任姑娘真的是你外甥女即便是真的,有任我行在,哪里能轮到你来做主”
“退敌之后,自会说明。”那声音嘆息道,“司李但知我所言非虚即可。”
路平晒笑不语。
“那———司李想得到什么”心中的声音,又一次变得娇媚。
大长老又急迫地催促起来,这一次开出新的条件,果然也是落在千秋宫美女身上。
路平忽然觉得,假如现在將殷清琴和大长老请入一间密室,没有千秋宫其他人约束,
二人都能够將千秋宫整个卖掉。
他心中对千秋宫的鄙夷,更加深了一分。
这该是怎样一个千秋宫,怎样一个隱世门派啊
路平不禁一声长啸。
声震四野,犹如龙吟虎啸,群山迴响,万籟俱寂。
千秋宫上下相顾而骇然。
观藏殿中,冲虚老道时而嘆息不止,时而悠然神往,时而神情又变得无比凝重。
太祖、成祖皇帝时,都曾经派人寻找张三丰。
皇帝的使节到来时,武当派总是说:“祖师爷拂袖长往,不知所止。”
问以金丹长生之道,道士们含笑说道:“祖师爷有言,『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他老人家不想游仙入朝,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都是前车可鑑矣。”
武当越不说张三丰长生之术,皇帝就越以为他有长生之术。
观藏殿在地下,有十二石室。
第九石室即是武当,冲虚对照图画,看过一卷典籍,不由得脸孔有些发烫。
《武当》野史哪家强,山东青州千秋忙。
张三丰曾说“第三代弟子除青书之外並无出类拔萃者”。
俞莲舟死后,张三丰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幸亏张三丰活的时间足够长。
在张三丰死后,武当派编织了一套谎言:张三丰依旧在世。
在云贵滇等地,开始不时出现张三丰的神跡。
有些时候,神跡甚至是朝廷和武当共同製造的。
这维持了武当的江湖地位,也给武当带来了极大的利益。
代价就是朝廷开始介入武当,在武当山提督太监出现时,朝廷对武当的控制达到了顶点,为江湖其他门派所不能及。
冲虚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千秋宫搜罗这些,其实是为了研究长生。
超级长寿的张三丰,就成了他们重点调查的对象。
永乐十年(1412年),皇帝詔救建武当山时,同时还褒奖了神秘莫测的张三丰: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
冲虚也非常想知道,祖师爷长生的秘密。
他借著火烛的光芒,翻开新的一页。
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让老道士心惊肉跳。
千秋宫还怀疑了一件事情。
当年朝廷扫荡明教,对和明教结盟的武当山並未问罪。
直到武当七侠均没,张三丰臥床不起。
毕竟一百四五十岁一老人,你还能指望他生龙活虎
一支葵太监大队到达武当,盛传皇帝准备追究武当派和魔教勾结的罪行。
武当派大骇。
他们顿时想起这支葵大队屠明教教徒的残酷。
武当掌门人和执事们商量后,竟然一致决定將病榻上的张三丰抬到了武当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