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这个学霸是魅魔 > 第252章 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4k)

第252章 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4k)(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252章本来想摸著丑国人过河的!(7.4k)

阳光明媚,透过会议室的落地窗,在光洁的大理石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窗外,蓝天如洗,白云悠悠,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微风拂过,送来阵阵桂香甜的气味。

这个初秋的下午,一切都显得寧静而美好。

与窗外的寧静截然相反,科技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会议桌旁坐著几个人,除了周宇、卫宏,

其他人都是各自领域的顶尖专家。

这些人,大多数都来自202研究所,

“地球与太空环境下多用途外骨骼!”

“周教授,您这是要造动力机甲啊!”

周宇面对专家的疑问,解释说:“我们的外骨骼暂时不会集成重机枪、飞弹、火箭巢等重型火力,其强大动力也足以支撑这些武器的后坐力,所以也不算动力机甲。”

“外骨骼和动力机甲存在代差,要想造动力机甲,也得先把外骨骼研究透才行。”

听到这话,202所的几个专家脸色复杂。

要知道,龙国军用外骨骼一直以来都是由他们202所负责,现在周宇突然来插手,说明上面並不满意他们的成果。

这事说起来他们也一股气憋在心里,但面对周宇,他们还是不敢表现出来。

202研究所的资深机械工程师,姓杨,年近五十,在陆军装备领域浸淫多年。

他听了周宇的话,脸上露出了尷尬而不失礼貌的笑容。

他当然明白周宇的意思,周宇在航天、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国家把军用外骨骼项目交给周宇,无疑是对他们过去工作的否定。

“周教授,您说得对。”杨工的声音,带著一丝无奈,“我们所过去研製的外骨骼,確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能量续航和重量上。”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我们也在努力,我们已经有了新的技术突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周宇一愣。

他怎么觉得对方突然紧张起来了

他文没有责怪谁。

周宇愣了几秒后,立刻反应过来,说道:“当然,正是因为你们过去的努力,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基础,但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技术,我们应该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

202所的几位专家听到这话后,脸色才稍微缓和下来。

“我最近研究了现在的军用外骨骼。”周宇的声音,平静得没有任何情绪波动,但202所的专家们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能源转化效率。”

周宇將模型放大,指著外骨骼背部的一块电池组:“根据你们的报告,这块电池组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在实际测试中,我发现,它的能量转化效率,远低於理论值。”

他停顿了一下,给在场的专家们留下了思考的时间。

杨工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这確实是他们一直头疼的问题。

在实验室里,他们可以通过各种精密仪器,將转化效率提升到最高,但在实际应用中,由於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转化效率就会大幅下降,这个问题,他们一直没有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杨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其次,是关节部位的磨损。”

周宇又將模型放大,这次是外骨骼的膝关节:“这个部位的材料,你们採用了最新的鈦合金。

但我在模擬中发现,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奔袭后,这个部位的磨损率,比你们预估的要高出27.3%。“

杨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这个数据是他们多次测试后得出的平均值。

但周宇竟然能通过一次模擬,就精准地计算出这个数据,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他们用几年的时间,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才得出的数据,周宇竟然在短短几天內,就轻鬆得到了。这其中的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別。

“最后,是系统兼容性。”

“你们的外骨骼系统,不兼容陆军的武器装备,这是个大问题。”

“周教授,您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杨工的声音有些沙哑,他实在无法相信,这些他们费无数心血才得到的数据,周宇竟然能通过模擬就轻鬆得到。

周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说道:“我使用的模擬系统,是小苔蘚的最新版本。”

“它能够根据你们提供的报告数据,结合实际环境参数,进行无限次模擬,只要你们的数据是真实的,它就能推算出最接近实际的结果。”

“你们知道的,量子计算机突破后,小苔蘚的选代速度比较快。”

专家们默默嘆气。

他们生平第一次希望人工智慧的叠代速度能够慢点。

“周教授,那——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另一位来自202所的专家疑惑道。

“能源转化效率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在外骨骼內部,增加一个小型化核聚变电池来解决。”周宇指著外骨骼的三维模型。

“小型化核聚变电池”

“这能实现吗我听说目前只实现了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

周宇听到杨工的疑问,笑了。

显然,这正是他们这一行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確实有思路了。”

“小型化核聚变反应堆,它是一个持续產生能量的装置。”周宇解释道,“它需要一套复杂的冷却系统和能量输出系统。”

“小型化核聚变电池,其实利用的是核聚变副產物氙的衰变能。”

“在我们的核聚变反应堆中,会產生大量的氙,我们会將这些氙,通过一种特殊的捕获系统,

將其储存在纳米级的氙化鈦薄膜中。”

“氙在衰变过程中,会释放出高能电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贝塔粒子。”周宇继续说道,“我们会利用一套特殊的半导体阵列,来捕获这些贝塔粒子。”

“这个半导体阵列,我们採用了金刚石半导体。”

“金刚石是目前已知的半导体材料中,禁带宽度最大的一种,它可以有效地將贝塔粒子的能量,转化为电能,而且,它还具有超高的抗辐射能力,可以確保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周教授,那那电池的能量密度呢”另一位专家问道。

周宇笑了笑,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们知道,金刚石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是硅的多少倍吗”

专家们都陷入了沉思。

“金刚石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是硅的三倍。”周宇的声音,充满了自信,“这意味著,我们的贝塔伏特电池,它的能量转换效率,將是普通贝塔伏特电池的数倍。而且,由於我们利用的是氙的衰变能,它的续航能力,將是数十年。”

杨工等人听后,彻底被征服了。他们知道,周宇所说的,都是真的。

“电池的体积呢”一位来自202所的专家,声音带著一丝颤抖,“如果体积太大,我们根本无法应用到外骨骼上。”

“这个目前来说是个问题,因为体积像是个书包一样,重量方面预估了下並不轻。”

“目前还在继续研究中。”

周宇虽然一副很遗憾的样子,可专家们一个个都兴奋不已。

这研究进度,可比他们想像中要快多了!

“其实只要续航能力能达到数十年,就算重量重一点,也完全可以接受!毕竟,我们还有外骨骼的动力系统来分担负重!”

“是啊,能用上这种电池,我们就不用担心动力源问题了!”

周宇:

你们可真不把陆军的人当人啊。

电池这玩意能轻就轻,否则天天背一大坨,某一天突然遇上电池能源耗尽了怎么办

生背硬抗

这不是要了那些战士的老命吗

为了避免在座的专家继续突破下限,周宇决定转移话题。

“既然大家对能源方面没有异议,那我们接下来討论一下控制系统。”

“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的外骨骼將集成天智系统。这不仅仅是为了系统兼容性,更是为了实现人机合一。”

杨工等人的脸色再次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知道,控制系统才是外骨骼最核心的技术难题。

“周教授,我们所研发的外骨骼,都採用了力矩传感器来感知使用者的动作意图。但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巨大的缺陷。”杨工说道,“那就是响应延迟,在高速运动中,这种延迟会严重影响外骨骼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周宇点了点头,杨工说的是实话。

传统的外骨骼,就像是一个笨重的机械臂,需要等到使用者发出指令,才能做出反应,

“我明白你们的担忧。”周宇说道,“所以,我们不会再使用力矩传感器。我们將会使用肌电信號传感器。”

杨工等人一听,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肌电信號,也就是肌肉运动时產生的微弱电信號。

这种技术,他们也曾考虑过,但由於信號採集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他们做出的成果並不惊艷。

“周教授,肌电信號的採集非常困难,而且,它很容易受到外界电磁信號的干扰。”一位来自软体工程的专家说道,“我们很难保证信號的准確性。”

周宇笑了笑,他指了指会议桌上的平板电脑。

“这位专家说得非常准確,这也是传统肌电信號控制的固有缺陷。”

周宇的语气没有丝毫的轻视,反而带著一种理解的讚许:“我本人也是机械工程专业出身,深知外骨骼控制的复杂性,但我们这次要做的,是超越传统的路径。”

他拿起平板电脑,调出一段新的三维投影,画面中,一个身穿外骨骼的士兵,每一个结构的收缩,都被精確地捕捉成一道道波形图。

“我们不会仅仅依赖於肌电信號。”

周宇的声音,平静而自信,却让在场的所有专家都屏住了呼吸:“肌电信號只是我们数据採集的第一层,在它之上,我们还引入了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

听到“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几个字,所有人都知道,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骨骼控制了,

这分明是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

“周教授,您您是在外骨骼上集成脑机接口技术”

“当然不是,而是利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来採集使用者的脑电信號和神经信號数据,再通过小苔蘚分析学习,形成不同行为模式標准。”

“我记得周教授好像就是脑机接口技术的突破者,所以周教授你確定可以这样操作吗”杨工急切地问道。

周宇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杨工,你觉得机械工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杨工一愣,这个问题出乎意料,他下意识地回答道:“人机一体,无缝衔接。”

“没错。”

周宇讚许地点了点头,“在传统的外骨骼设计中,我们通过力矩传感器或肌电信號来捕捉使用者的动作,这本质上都是一种事后反应。”

“使用者先做出动作,传感器再捕捉信號,系统再做出响应,这中间的时间延迟,哪怕只有毫秒,在高强度对抗中也可能致命。”

他重新回到平板电脑前,调出了一段更加复杂的实时数据流,画面上,三种不同的波形图以惊人的速度同步跳动。

“我所说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確实是基於我之前所研究的脑机接口技术,它算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物电信號採集与分析系统。”

“它解决了你们所担忧的两个核心问题:信號採集的困难和信噪比低。”

他指向一个放大后的头盔內部结构图:“我们在外骨骼的头盔內衬中,集成了上百个高灵敏度的乾式脑电电极。这些电极採用了我们最新研发的柔性纳米材料,可以与头皮完美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號损耗和偽差。”

“但脑电信號本身就非常微弱,很容易被外部电磁干扰。”杨工再次提出质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