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李嗣业怒杀刘监军 郭子仪妙算田万成(1 / 2)
却说在高崖石亭里,仆固怀恩等将看着崖下战局,迅速遣派兵力占据关口,修补要塞残损,收拾尸体与器物。郭子仪率领一队护卫、幕僚,并着监军来到石亭,众将军礼参拜。就亭中撒下一把交椅,将官侧立两班。
郭子仪往关下坡道看视片刻,坐下身来,说道:“各位将军辛苦,看来今夜斩获不小。”李嗣业道:“照此下去,叛军已是突围无望,大帅尽可放心。”郭子仪道:“这太慢了,京城发来八百里快书,向我们催要捷报。”李嗣业道:“既然朝廷如此急切,那何不早日发来援军相助?到时必能生擒这伙叛将。”郭子仪道:“援军是发来了,可皇上病情却日益加重。若再不及时救治,恐怕就会不妙。”
众将还未一丝欢喜,却又听到这般噩耗,无不吃惊。尉迟朗道:“大帅是说,皇上重病,天命即将不永?”郭子仪环视众将,轻笑道:“皇上的病,只有我们可以医治,所以本堂急需补上一剂药方。此药乃是仙草灵丹,必然可以药到病除。”李嗣业追问:“皇上究竟有无大恙,还请大帅直言相告。”
郭子仪道:“皇上心中所念,就是为了剿灭这十几万叛军。”尉迟朗道:“可田、史二贼都已如数被大帅困绝在此。他们已经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皇上应该高兴才是,怎么反而加重病情了?”
郭子仪道:“咱们十几日前,就把这十五万叛军引诱此地,却迟迟未能剿灭干净。皇上恐于夜长梦多,因此急要本堂给朝廷上份捷报,以慰圣心。监军刘公公,刚从京城坐驾而来,他最知道皇上病情如何。”众将目光便齐往监军身上看。
那监军名唤刘太平,轻咳一声,娇语细声道:“皇上连日来滴水不进,茶饭不思,龙体是日渐消瘦,都已经盼捷报盼得望眼欲穿啦!各位将军都要竭诚报国,早日平叛反贼,为皇上分忧解难,千万不可懈怠。”众将无不愕然。
李嗣业揖手道:“大帅,非是末将等作战不力。咱们三万人马,以寡击众,一路破军杀将,从魏、博追剿至此,最后把十五万叛军围困峡谷,这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如果兵部能早日派来援军相助,咱们又何必如此悬心吊胆?要说皇上着急,那也是自个作弄,怪不了任何人。”郭子仪不及说话,监军刘太平却先指责:“李将军妄言,竟敢挑弄皇上,这可是大不敬之罪。”李嗣业连夜为军情劳累,适才又亲身痛杀了叛军一场,精神上颇有些恍惚。见这监军竟敢挑茬弄事,一时恼怒,大喝道:“你他娘在胡说什么?”
众将连日鏖战辛苦,不曾得到皇上一丝嘉奖安慰,反倒派个监军来营中催迫掣肘,心中都为失落。刘公公在宫庭仗宠多时,各镇节度使都要巴结于他,还不曾受过武将责骂。当下大怒道:“反了,卑职要把你这番欺君罔上之言,禀告皇上,把你军法严惩。”郭子仪摆手劝解:“刘公公息怒,李将军连日劳累,精神不在,说话唐突了些,还望公公不计武将冒犯,请多多包涵才是。”刘太平见大帅说情,这才笑道:“看在大帅面上,卑职不与这个莽夫一般见识便是。”郭子仪笑道:“刘公公真是大人有大量啊!”刘公公满面惬意。
李嗣业见堂堂天下兵马大元帅,都对一个监军低三下四,讨奉殷勤,心头顿时野火暴起,彪眼怒睁,指骂道:“阉狗,我大唐江山,便是败在你们这些鸟人手里。”不由分说,右掌抓住胸口衣裳,一手提起,如丢稻草一样往山下扔。听得一声惨叫,山下又多了一具尸体。众将见他突然杀了大营监军,无不惊骇。
郭子仪也暗吃一惊,立身问道:“嗣业将军,你怎么能把监军给杀了,这叫本堂如何向皇上交代?”李嗣业怒气填胸,走到一处敞地,大声道:“事已至此,嗣业一人承担,大帅如实禀告便是,决不拖累大帅。”忽然将腰刀拔出自刎。郭子仪大惊道:“快拦住他。”众将醒悟,急忙上前抢住嗣业胳膊。郭子仪大叫惊险,歉声道:“将军这是作甚,本堂并没有怪罪于你。区区一个监军,怎能换来一员虎将,这岂不是因小失大?”众将也都劝道:“自有大帅开脱,嗣业将军何故如此轻率?”慕妍上前挽住李嗣业手臂,说道:“嗣业将军连日劳累,还是先让他去好好睡上一觉,以免累坏了一头猛虎。”郭子仪道:“夫人言之有理。”便唤护卫搀扶李嗣业去后营安歇。
经得如此一闹,众将惶恐不安,眼睛看着大帅。郭子仪叹气道:“监军刘公公福浅命薄,在前线峡口督战之时,结果不小心死于叛军流箭之下,实在可惜。本堂自当为其表奏功勋。”
众将顿时醒悟大帅言语,皆应和道:“刘公公死于叛军流箭,我等亲眼所见,愿作联名签押。”郭子仪道:“幕僚,记写这份文案,以作塘报呈表。”张幕僚拱手道:“大帅放心,小生一定把文案写得漂亮。”郭子仪道:“皇上目前最想要一场胜战,咱们只要剿灭叛军,擒杀贼将,那就万事大吉了。”众将皆心照不宣。
尉迟朗道:“朝廷只顾着京城安危,倒把咱们给忘了。这半月来,咱们一不见援兵,二不见军饷,如鲠在喉,寝食难安。要是再这般僵耗下去,就算是叛军不突围,咱们也会精元耗尽,到头来功亏一篑。”郭子仪道:“军饷、兵器即将到来。至于援兵,也在星夜驰援路上,估计数日之内便到。”仆固怀恩道:“今夜我等虽然打退了进攻,可眼下叛军势力仍然很大,咱们也伤亡了数千军勇。如果援军近日可到,那咱们就无后顾之忧了。”
尉迟朗道:“怀恩将军言之有理,朝廷援军若不到来,咱们只能苦苦死守,难以发起总攻。”郭子仪道:“实不相瞒,朝廷确实派来了援军,只是这支援军人数并不多,大概五千兵马左右。”尉迟朗愕然道:“这么一点兵马,那算什么援军?”宋副将道:“兵部也太不像话了,京城附近驻有十几万大军。如今大战存亡在即,兵部才添来五千兵马,这不是要贻误战机吗?”
众将苦战待援,原以为增援大军将至,却只等来五千兵马,不禁相互嘲讽。张幕僚摆手道:“各位将军勿虑,大帅必然胸有成竹。”郭子仪留守游击之下将官严守山关,自与众将回到帅帐商讨军务。
郭大帅道:“不日之后,东树林里,将会埋伏一支精骑。是河东节度使李光弼麾下一部太原铁骑,甚是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有了这支军团相助,咱们必然事半功倍。”
尉迟朗去年曾在李光弼麾下统兵,麾下铁骑所到之处,风卷残云一般,个个以一当十,战力悍勇。想到叛军半月来都在山下宰马吃肉,定然把坐骑吃得所剩无几,若是能把他们引诱至平野上,那就不需困守血战,大可一鼓聚歼。
郭子仪见众将都是建功心切,笑道:“叛军皆是亡命之徒,若咱们现在发起总攻,只怕不能全胜。这个田万成不是献上降表了吗?咱们可以在这上面做活一下文章。”仆固怀恩道:“大帅有何妙计?”郭子仪道:“咱们先要集中所有骑兵、箭手,埋伏于葫芦口外侧,与李光弼相互策应,然后命令叛军缴械走出峡谷。只要他们走了出来,进入瓮中,到那时,咱们数万铁骑,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尉迟朗道:“大帅是说,要将这些叛军斩尽杀绝,不留活口?”郭子仪道:“本堂曾多次招降,结果降了又反,反了又降。如此反反复复,纠缠不清。这一次,本堂已经没有任何耐心,也不再有任何顾忌。不将他们彻底扑灭,战乱就会继续下去,中原又会不得安宁。”众人皆赞同大帅此举。今日招降了,明日又反起来,把中原戳得千疮百孔,国家奄奄一息。不如就此斩草除根,免除所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