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文墨办报纸(1 / 1)
陈文墨把要办报纸的事情跟管大说一下。做生意方面管大经验最丰富,但还是被陈文墨的天马行空给惊呆了。
“怕是赚不到钱的,”管大老老实实地说,“这京都里的印书局生意的确是好,但买书的多是些赶考的士子,大比之年刚过,怕不太好卖。而且您是自己编书,得找那小作坊去印,大的作坊只印官家给的书稿。肯定是些不入流的小书销路好,但官家要查的……”
管大琢磨着说了半天,核心思想就是,别折腾。
“也不算是书稿,我也不拿来卖的,前期就拿来送给买香和买衣服的客人吧,上面登些文人士子的文章,家长里短的琐事,给大家添个乐子而已。”
“就跟咱那产品说明书一样是吗?”管大说的是陈文墨为了打假做的小册子。
“有些个类似。”
“若不为了赚钱,图个乐子,那未尝不可,反正也花不了多少钱。”管大最后总结道,其实他最想说的是,反正姑娘开心就好,省的被那些流言蜚语闹。
反正自己小打小闹,也不用惊动了官家,陈文墨说干就干,大梁国第一张报纸在那永安巷悄咪咪地诞生。
那印刷的地方是熟了的,这次风头浪尖的陈掌柜来印了一千份大纸张的劳什子报纸,说是拿来送客人的,有图有字,那字是活字印刷不费时,那图却是要现刻的,费了不少功夫。花了二十两银子印制的东西陈掌柜又是拿来送的,印坊当家的韩三知生了兴趣。
韩三知把那印好的报纸拿来看了一眼,却不觉被吸引了过去。韩三种是个爱文的,难得谋了这个差事,好文好书不知道比别人多看了多少。
当然,基本的规矩他是知道的,看可以,私印却不行,虽是个不起眼的小小印坊当家的,但已经初步有了“版权”意识。
管大去领那报纸的时候,韩三知向管大要了一张,说是自己很爱看,反正也是送的,不若送自己一张。
管大是个做生意的老油子,知道跟谁得搞好关系,姑娘想送什么报纸,那么必然得跟着印坊多打交道,当下豪爽的抽了一张给他,并嘱咐他那模子留着别劈了,他们掌柜的说,如果不够送,还要再印的,一个月会换一次那文与画的。没有提那不得私印的事,那不是怀疑人家职业道德嘛。
韩三知谢过了,心里边嘀咕,管大是不知文的,他却是个爱文的,这份东西新奇又可读,怕是真的不够送的。
大梁京都一号报纸,四版,一版京都见闻,写了北辽内讧、安王遇刺、北辽和亲等等大家听了一两句但不甚明了的事情;二版百姓杂文,写了一些坊间俚事,尤以某丝绸铺的老板娘夜遇鬼神,被扇了十几个巴掌的事情最吸引人,还有夸张影图,是一个肥婆跪地求饶的样子;三版是各商铺杂谈,百香阁花想容出了新香味的膏子、衣香袂影即将设计秋装、王记丝绸铺来了宋国的天罗纱等等;四版是笔墨风情,登了《葬花吟》和两首《浣溪沙》,中间画了杜若河畔的落日图,虽是影印失真不少,又无彩印,但还是很有韵味,颇符合“风情”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