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爹爹孩儿在救你呀!要好好学国富论(2 / 2)
即便是爹爹以钱庄兑换之法,暂且止住士绅们盘剥百姓,可挡得住滔滔大势么
爹爹也曾读过国富论,对于供需关系恐怕也了解,市面上若白银越来越少,会发生什么”
“供需关系”
张居正似乎明白了什么,肃然说道。
“白银乃货币也,若白银稀少诸多百姓于灾年背负着债务,若要还白银,必然是要还更多。”
“不单单如此!”
张允修毫不客气地说道。
“白银少了定然会‘银贵钱贱’,市面上的铜钱也就越来越不值钱,铜钱在百姓手中,白银在富商士绅手中,此消彼长之下,爹爹觉得会如何”
“这”
张居正开始没有什么底气了。
张允修再上前一步:“爹爹着力推行一条鞭法,以白银为赋税,岂不是更加助长此风!
如此下去,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百姓辛辛苦苦种出粮食,收到的是不值钱的铜钱,又要交予债主田息,又要负担朝廷赋税,还要受士绅豪强盘剥!
百姓们活不下去了,朝廷自然也收不到赋税!
爹爹还觉得没问题么”
以张居正的视角来说,一条鞭法绝对是解决明朝经济危机的良策。
可是以后世人的视角来说,一条鞭法不过是解决了一时的问题,却也埋下了一个祸根。
这自然不能怪张居正,你如何期望一个古人,以经济学深层原理来看待问题
更何况,大明这些年来一直有巨量海外输入白银,谁又能够预见,不久的将来,将爆发一场“白银危机”
大明赖以为继的白银,被猛然间切断。
外部没了输入,内部也少了流通。
大明朝就会像是一个断了营养液的病人,在病榻之上苦苦挣扎。
然而,越是流年不利,士绅权贵们便越囤积白银。
顾炎武曾在《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藏银百万,不肯市一椽”。
囤积到什么程度吝啬到什么程度
就在李自成攻城之前,崇祯还以哀求的口吻,让大臣们纳捐饷银,却仅收来二十万两。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朝廷官员士绅权贵手中,足足搜刮出七千万两银子!
可以说,大明朝亡就亡在缺银子上头。
听完张允修这番话后,张居正怒意全消,取而代之的是迷茫与困惑。
“难道老夫错了”
他坚持数十年之久,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冒着杀头风险打压皇帝,肃清一切反对者,为得不就是让大明中兴
这些年来,“考成法”“清丈田亩”“一条鞭法”接连推行。
朝廷岁入以日剧增,好不容易有了中兴之气象。
可这些东西,似乎又成为了大明灭亡的祸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非是爹爹错了。”
张允修摇摇头说道。
“而是时代洪流如此,人地关系发展到这一步,已然是积重难返。
若想要变革,就不单单有一条鞭之法,还要有非常之法加以辅佐,给予我大明朝改天换地的机会!”
“非常之法”张居正紧紧蹙眉,脑袋里头想到了很多。
张允修则是背着手,十分认真地说道。
“吾之拍卖会,便是此法之践行!”
一瞬间,张居正原本迷茫的眼眸里头,突然又冒出一团火来。
弄了半天,原来还是“拍卖会”
这小子便是编出这些东西来,给他的拍卖会开脱!
他从未有这么生气过,怒喝一声说道。
“臭小子!这等事情岂容你戏耍!老夫今日便要清理门户!”
说话间,张居正便跳将起来,带着积攒得怨愤,一脚朝着幼子踢去。
“当啷”地一声,椅子被踹翻。
好在,张允修身姿矫健,才堪堪逃过一劫。
他不由得有些尴尬说道。
“爹爹请听我解释。”
“老夫不听!尔这孽子,无君无父之辈!”
大堂之内,张居正抄起自己不慎掉落的鞋子,便朝着幼子追打起来。
张允修在大堂桌椅之间闪转腾挪,嘴里不断解释说道。
“爹爹!诶呀你莫要冲突,且听我再慢慢道来!”
“老夫不听!尔给老夫站住!”
见对方蛮不讲理,张允修也怒了,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
“老匹夫!再这样下去大明便要亡了!”
“老夫让你说!”张居正猛地将鞋子朝着幼子扔去。
“咚”地一声,鞋子将桌案上的茶水打翻。
张允修四处逃窜,嘴里还断断续续地说道。
“拍卖会乃是其中手段之一,为得便是让士绅商贾们将银子吐出来,市面上银子才有流通!你这蠢笨的老匹夫,这也不懂么.”
“休要聒噪!”
“还有便是要开源节流!让市面上白银多起来,缓解通货紧缩,保障白银与经济运行需求的平衡。
再同时提升生产力,货物与白银相辅相成,大明经济方能复苏。
最后再开拓海外市场!以海贸激活经济循环!老东西!你根本没好好读我的《国富论》!”
一路追打下来,张居正已然上气不接下气,可却沾不到逆子一点衣角。
他扶着桌案直喘气,光着脚丫子,用另外一只鞋子指着张允修骂道。
“又是那经济学之理,提升生产力哪有那么简单!出海寻访黄金洲寻访银矿虚无缥缈,你让老夫如何信得!”
张允修脸上愣了一下,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自己确实知道正确的道路,可让古人理解,这条路是对的,那可太难了。
毕竟张居正又没有看过历史,贸然提出出海,确实难以让人信服。
什么都没有,你跟他说海外有黄金,鬼才会相信你。
所以张允修想了想说道。
“爹爹不信,我却有更为实际的办法。”
他笑了笑。
“爹爹可收到应天巡抚殷养实的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