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且隋 > 第274章 谋空

第274章 谋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支规模不大,但极其精干、配置齐全的车队,已然在黑暗中准备就绪。

车辕都用布条包裹,马蹄也套上了特制的软垫,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声响。

车队核心,是两辆看起来并不起眼、甚至有些陈旧,实则车壁加固、悬挂系统经过特殊处理的黑色马车。

前一辆马车周围,气氛尤为肃穆哀戚,隐隐有寒意散发出来。里面安置着的,正是已龙驭宾天、被严格“秘不发丧”的太上皇杨广的遗体,周围以夹层填充硝石、放置冰鉴的方式,尽量延缓腐败过程。

萧太后一身缟素,未戴繁复凤冠,面容深深隐藏在厚重风帽的阴影里,沉默地坐在车驾旁。

她紧紧握着年幼的新帝杨侑冰凉的小手,仿佛要将自己最后的力量传递过去。

杨侑似乎还未完全从祖父骤然去世和白日那令人晕眩的登基大典的巨大冲击中回过神来,小脸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眼神空洞,身体微微发抖,全然任由祖母牵引摆布,如同一个精致却失了魂的人偶。

后一辆马车,以及周围的数辆经过伪装的辎重车,则搭载着裴矩、苏威、郑善果等一批最重要的文官核心,以及部分经过严格筛选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的宫内典籍、礼器、以及代表着帝国法统的传国玺(仿制)及部分重要印信诏书。

至于那些庞大的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的粮食、以及数以万计的相关官员、眷属和禁军,实则早在围城初期,甚至更早,杨子灿便已未雨绸缪,利用其暗中掌控的“隋通”物流网络、“东风快递”以及灰影的隐秘通道,化整为零,分批、分路,悄然转移出了大兴城,分散安置于潼关、河东、乃至更遥远的洛阳、江都等相对安全的后方据点。

此刻这座都城内留下的,除了必须支撑到最后时刻、营造固守假象的核心班子与必要守军外,已然是一座正在被精心“清空”的舞台。

杨子灿,亲自来到通化门送行。

他依旧穿着白日那身庄重的亲王冕服,只是外面罩上了一件玄色狐皮大氅,在凛冽的夜风中微微拂动,更添几分孤峭与威严。

“太后,陛下,裴公,苏公,郑卿……”

杨子灿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

“通化门出去,沿东南官道疾行,沿途每隔二十里皆有我们的人接应,更换马匹,补充给养。路线经过周密规划,避开所有可能被联军游骑侦查的区域,快马加鞭,天亮之前必可安全抵达潼关。贺娄蛟将军已在关内做好万全准备,关城坚固,粮草充足,足以拱卫陛下和太后安全。”

萧太后闻声,缓缓抬起头,风帽下露出一双此刻异常冷静、甚至冷静得近乎冷酷的眸子,那里面没有了白日里的悲戚,只剩下一种破釜沉舟后的决绝:

“魏王,京城……这祖宗留下的基业,还有这满城……最终选择留下的将士百姓,就全都托付给你了。”

她没有多言,但眼神中传递的,是重于泰山的托付,或许,也藏着一丝对他日乱局平定后,婆孙二人能否再安然返回这旧都的渺茫期盼。

裴矩在侍从的搀扶下,颤巍巍地拱手,声音苍老却带着一丝郑重:

“老臣……谨代表诸位同僚,在潼关,静候魏王殿下佳音。”

他深知,留下意味着九死一生,这份“静候”之中,包含了多少无奈与悲凉。

杨子灿郑重还礼,目光扫过这些即将离去、维系帝国法统薪火的核心人物,沉声道:

“诸位放心,子灿在此立誓,必不负陛下、太后重托,不负诸位期望,必与大兴城共存亡!”

他的目光最后落在那个蜷缩在祖母身边、瑟瑟发抖的年幼皇帝身上,顿了顿,他单膝跪地,以一种极其罕见的、面对君主的恭敬姿态,沉声道:

“陛下,臣杨子灿,在此,为您,为大隋,守住这祖宗基业的第一道门,也是最后一道门。他日,待扫平群丑,廓清寰宇,臣必当亲率王师,奉迎陛下与太后,还于旧都!望陛下保重龙体,勿忘今日之艰!”

杨侑,被师傅这突如其来的大礼和铿锵的话语吓得往后缩了缩,嘴唇哆嗦着,终究没能说出一个字,只是胡乱地点了点头。

没有过多的告别,没有挥泪的场面,一切尽在不言中,也无力再多言。

随着杨子灿一挥手,车队在精锐御卫的严密护卫下,如同融入夜色的一群幽灵,无声而迅速地驶出了洞开的通化门,很快便消失在东方那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只留下车轮碾压路面的轻微辚辚声,渐行渐远。

沉重的城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拢,插上门闩,发出沉闷而巨大的“嘎吱”声,仿佛不仅关闭了通道,也彻底关闭了一个旧的时代。

杨子灿独自矗立在冰冷紧闭的城门前,玄色大氅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良久未动。

送走杨广的灵柩和帝国的法统核心,他肩上的担子并未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也更加……纯粹。

他现在要做的,不再是守护一个完整的帝国中枢,而是执行一场精心策划的、“移除”大戏之后的最终章——用这座即将倾覆的孤城,为帝国的新生,争取最后的时间与空间。

随着核心人员的撤离,大兴城内,真正留下的、可堪一用的力量已然不多。

除了必须坚守岗位、竭力营造守军依旧众多假象的各段城防部队,以及正在与鬼谷道进行着最后血腥绞杀的灰影力量之外,整个城市仿佛被瞬间抽走了主心骨,陷入一种外紧内松的、极其诡异的真空状态。

许多坊市早已十室九空,只有一些无法离开或不愿离开的故土难离者,以及少数别有用心之徒,还在黑暗中窥伺着。

杨子灿,返回位于皇城内的临时指挥部(原尚书省都堂)。

这里的气氛与通化门前的悲壮决然不同,更加冷峻,更加专注于冰冷的算计与推演,仿佛一个巨大棋局的最后控制室。

“殿下,各处‘布置’皆已就位,反复检查无误。”一

名负责具体行动协调的将领躬身禀报,声音在空旷的大堂内回荡:

“按照您的最高指令,各主要城门、城墙段的显眼位置,均已增立草人,披挂多余衣甲,夜间远观,影影绰绰,与真人守军无异。巡逻队次增加至平日两倍,但每队实际人数减半,以扩大巡逻覆盖范围,制造守军轮换有序、兵力充足的假象。此外,坊间亦有我们的人手在特定区域故意散布流言,称来自河东、河南、甚至江淮的勤王大军已突破阻截,不日即可抵达城下,以期扰乱联军判断。”

杨子灿走到那座巨大的、标注得极其精细的大兴城沙盘前,目光如同最冷静的解剖刀,一寸寸扫过这座被他刻意“掏空”、却又布满了无数致命陷阱的帝都模型。

“空城计……”

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丝冷冽到近乎无情的弧度:

“李渊、李密皆乃当世枭雄,并非那多疑的司马懿,光靠这些疑兵之计,瞒不了他们多久,更吓不退他们。”

他的手指,轻轻点在了沙盘上联军主力的位置。

“我们要的,从来不是让他们天真地相信城内依旧兵多粮足、固若金汤。我们要的,是让他们在明日不得不发动攻城时,每一步都付出足够惨重的鲜血代价!同时,更要让他们在看似即将得手之际,内心深处滋生无法遏制的怀疑——怀疑这‘胜利’来得是否太过轻易,怀疑这看似空虚的城内,是否还隐藏着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的、同归于尽的可怕陷阱!”

他要演的,从来不是诸葛孔明那羽扇纶巾、谈笑退敌的空城计,而是一场精心包裹着糖衣的剧烈毒药,一场以无数鲜血和最终废墟作为谢幕的、盛大而残酷的演出。

他要让联军即便最终踏破大兴城的城墙,冲入这帝都的核心,得到的也绝非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而是一座充满疑云、需要付出难以想象代价才能占领、并且可能在他们最得意忘形之时被瞬间引爆的、真正的火药桶!

“秦琼、程知节所部,现在何处?状态如何?”

他转向负责联络的将领,问道。

“回殿下,秦、程二位将军所部共五千精锐,已按计划,于两个时辰前秘密运动至城南明德门、安化门内侧预先构筑的隐蔽阵地,人马衔枚,偃旗息鼓,静待最终指令。将士们士气高昂,皆愿死战!”

“很好。”

杨子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如刀的光芒:

“他们是埋在这座空城之下最锋利的獠牙,是决定胜负的最后奇兵,也是……在必要时刻,亲手点燃这座帝国熔炉,让一切野心与背叛与之共焚的决绝火种!”

他抬起头,透过都堂敞开的高窗,望向窗外那依旧深沉、却已隐隐透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灰白色调的夜空。

东方,遥远的地平线下,黎明正在艰难地孕育。

天,快要亮了。

鬼谷道的暗战尚未终结,城门的攻防血战即将以更惨烈的形式重启,而他精心布置、赌上一切的“空城”大幕,也即将在旭日东升之时,悍然拉开。

一切阴谋、阳谋、忠诚、背叛、牺牲与野心,都将在黎明后无可阻挡的阳光下,迎来最终极的审判与归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