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团圆(1 / 2)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
“常回家看看。”
老军要走了,他把碗筷收拾干净,就要回家整理包裹了。
老赵跟他握手,毕竟都是“老战友”了。
有些行李,要提前扔车上。
比如,电气啥的。
“不大清早走?”
“不,年夜饭吃了就走。”
“这搞得,还仪式感满满的。”
老军把背包甩到车上,转身跟大家一一握手,拍着余磊的肩膀说。
“你也算是北海“老字号”了。”
“嗯。算是吧。”
“咱这‘孤岛点灯人’的横批我记着呢,到了大容山,我就去给风电塔‘点灯’。”
“互成“掎角之势”。”
“各位,保重。”
“珍重。”
余磊突然喊了一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包,“过年图个吉利。”
“这?”
“压岁钱。”
“哈哈,你个臭小子。”
老军接过来,攥在手心,塞进口袋,挺开心的。
嗡嗡嗡!!
皮卡车发动时,春晚的歌声刚好从食堂的电视里飘出来。
大家挥挥手。
“大过年的,搞离别。”
大家没回去,就站在门口看着车尾灯越来越远,直到融进夜色里。
“走,回屋看春晚!”
老赵率先转身,“这一年年的,过的真快。”
毕竟,自己还有半年就要退休了,确实快,他感慨是有道理的,毕竟,“退休”就跟刚上班一样,都是“情怀”。
食堂里,电视屏幕亮着,歌舞节目热热闹闹。
小潘小静把凳子往大家身边挪了挪,跟着嗑起瓜子。
冯欢抢了老赵手里的遥控器,调大了音量,却没人真盯着节目看。
老赵说自己年纪大了,“熬夜不得”,先回去睡觉了。
火电,风电,核电,光伏,水电,生物发电都属于自己的“选择”。
本质上都是能源。
十二点三十分。
《难忘今宵》毛阿敏唱歌了,余磊往窗外远处眺望。
冬去春来。
不管是守海岛搞投产,还是去山上搞风电,大家都是在给这片土地“点灯”。
有人来,有人走,但心中的灯永远亮着,情谊也永远暖着。
“开春。”
“团圆”,这是“疫情”让大家感触最多的东西。
不得不说,这两年的春节很特殊,没什么“年味”,总感觉“干巴巴”的。
平时,我们总是抱怨年味淡了,过年好没意思,再也不像小时候,我们总是盼望着过年,穿新衣,走亲戚,吃年夜饭。
长大了,我们没有穿上新衣,却戴上了口罩;我们没有走亲访友,却更心系彼此。
我们的年夜饭桌上可能并不团圆,但我们却更明白了“团圆“的意义。
小时候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名正言顺地吃糖果。
现在糖多了,一吃就是“糖尿病”,一吃就是“蛀牙”。
感觉毛病多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