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汇报、布局、阳谋(1 / 2)
几天后,陆摇驱车来到县委大院,走进了县委书记顾时运的办公室。这是他履新后第一次正式向县委书记汇报工作。
顾时运对陆摇的到来似乎并不意外,态度平和,他大概以为陆摇刚上任,无非是谈谈思想动态、表表决心。
然而,陆摇一开口,就让顾时运微微坐直了身体。陆摇的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重点突出,丝毫没有新官上任的青涩和慌乱。
陆摇首先重点汇报了关于否决青洞山征地项目的前因后果,将其中涉及的政策风险、土地红线问题、补偿标准漏洞以及可能引发的后续连锁反应,分析得透彻入理。
顾时运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眼神中闪过赞赏。等陆摇说完,他缓缓点头:“青洞山这个项目,你阻止得好!动耕地红线,是高压线,碰不得。在这个问题上,你头脑清醒,原则性强,很好!”
接着,他话锋一转:“我们也敢瞒着组织。你能发现问题,非常好。”
他表明自己与这个有问题的项目并无瓜葛。陆摇心里明白,顾时运的真正对手在省里,他绝不允许自己在县级层面因为土地问题授人以柄。陆摇的果断否决,无形中帮顾时运避免了一个潜在的陷阱。
“谢谢顾书记肯定。”陆摇谦逊地回应,随即话锋一转,“不过,否定了问题项目,清溪镇的发展不能停。制约清溪镇最大的瓶颈,就是交通。从镇里到县城的这条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物资运输和群众出行。我恳请县委县政府能考虑将重修清溪镇通往县城的公路,纳入今年的重点民生工程。”
顾时运闻言,眉头微蹙,露出了惯常的为难神色:“修路是好事,但县里的财政压力你也知道,城建规划是早就确定好的,预算更是紧张。你可以按程序打报告申请,但什么时候能排上,能批多少资金,这个……要看整体安排。”
这是标准的官方辞令,意味着短期内希望渺茫。
陆摇对这套说辞早有预料,他并未纠缠,而是顺势提出了第二个议题——关于清溪镇部分中层干部的微调建议。这次,顾时运倒是很爽快,大致同意了陆摇的思路,让他直接与县委组织部沟通具体程序。这算是给了陆摇一个不大不小的人情,也是在默许陆摇逐步搭建自己的班子。
汇报接近尾声,陆摇起身准备告辞,却仿佛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道:“顾书记,还有一个想法。我在调研中发现,清溪镇有不少富余劳动力闲置。我在想,能不能利用本地资源,创造一些就业岗位?比如,县里能不能给清溪镇一个小型开矿的指标?不一定是金属矿,哪怕是开山取石,也能为本地的基础建设提供材料,带动运输、加工等相关产业。”
他刻意将“开矿”说得轻描淡写,重点落在“解决就业”和“基础建材”上,绝口不提任何关于“金矿”的猜测。他需要的是一个合法的“由头”和“平台”,真正的发现必须是“意外”和“后续”。否则,县城以特殊矿藏,直接接管,一切都跟清溪镇没有关系。
顾时运果然被引向了陆摇预设的方向,他有些疑惑:“开矿?清溪镇有矿?地质资料上好像没显示有什么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啊。”
陆摇立刻解释,语气务实:“不是那种高价值的矿。就是普通的建筑石料。咱们清溪镇大部分面积是平地,但也有一些石头山,石材资源丰富。我想着,如果能合法开采石料,首先可以用于咱们自己修路、筑坝、搞农田水利,降低成本;其次可以外销,增加镇财政收入;最关键的是能吸纳劳动力。算是立足自身,滚动发展的一个尝试。”
“绕来绕去,你还是想修路啊。”顾时运失笑,但语气缓和了不少,“想法是好的,但开矿涉及程序、环保、安全,不是小事。你们镇财政能支撑前期投入吗?可别路没修成,先背上个大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