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 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

第212章 流放之地——兰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1891年8月13日,八桂临桂县西乡两江圩柚头村的一个世代务农家庭农家。

在这个农家第三子出生时,出现了异象,红光满室,仙鹤鸣于屋顶,异香经宿不散。

《李德邻的出生》一书中,记载着李家三子出生时,不仅天现异彩,还有龙形云气绕屋三匝和红衣童子入宅。

“真的太不要脸了!”

新桂系第一师的师长徐启明看着面前这些,由副官收集的报纸,哭笑不得。

他总算明白,李长官为什么不想过来,见这些被南华“流放”过来的读书人了。真的太不要脸了!这些读书人拍马屁的本事,真的不小!。

就是他看完这些报纸的内容后,都不免会思考,李长官真的是天命所归?

文章上的异象被这些读书人解读为,上天授予李长官带领兰芳崛起的使命,并暗示李长官的领袖地位,早已由天命注定。

兰芳建国在即,需要大量有文化的华人,负责政府的运行,偏偏兰芳的华人太少了,有文化的就更少了,有从政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

在这个时候,李德邻看到一则来自港岛的消息,报纸上写着,南华政府“焚书坑儒”,大肆抓捕读书人。

于是,李德邻他和南华政府达成协议,把这些被南华政府逮捕的读书人流放到兰芳,为此,兰芳政府愿意接收50万柬埔寨男性移民。

“师座,还有呢!”副官拿出另一堆报纸。

《李总统小的时候》一书中,记录着李总统私塾老师的回忆,李总统三岁就能背《三字经》,五岁会算术,七岁就能帮母亲料理家务。

《李德邻传》一书中,记载了李德邻在十岁时,因不满私塾先生体罚,带领同学罢课,迫使先生道歉,凸显其“反抗精神”与“领导才能”。

副官看完后,都觉得羞耻,他不明白这些读书人是怎么写出来的,还给李长官写了好几本不同版本的传记。

李长官已经被他们夸得,身上充满着种种传奇色彩,不是身上趴着龙,就是出门遇到凤。

“这里还有个更夸张的!”徐启明看到一份报纸的版面用大大的字体写着,《李德邻之人生观》的社评。

文章批评李长官因婚姻而忽视兰芳的建设,称李长官是人生观之谬误,在于以个人幸福为建设前提。

但随后笔锋一转,强调李长官迎娶多位妻子的婚姻,包括最近迎娶多位马来美人,实为兰芳之福。

迎娶当地的原住民,可以减少原住民对华人统治的抵触,让兰芳的统治更加稳定。同时,希望李长官多多与原住民联姻,五个妻子还是太少了,一夫多妻制是优秀的传统。

徐启明要不是知道这位作者的来历,他就真的信了!

这位社评的作者,在南华与多位女性有染,在南华政府公布一夫一妻制的当天,顶风作案,迎娶了两位姨太太。

“师座,我记得这些读书人在民国的时候,可是把李长官骂得狗血淋头的,怎么转过身就说李长官是天命之人。”

“特别是这几个人,当时就是他们几个骂李长官骂的最狠,现在居然给李长官写什么传记,真的是不要脸!”副官指着几篇文章的署名说道。

他还记得,当时这些读书人骂李长官是分裂国家的军阀,是阻碍中华民国统一的罪人,还骂他们这些桂系部下到处烧杀抢掠、横征暴敛,是地方上的的屠夫暴徒。

污蔑李长官和日本人勾结,说他们桂系为了争夺权力,与日本签订秘密协议,出卖国家利益。所谓的抗日,不过是一句口号,是掩盖卖国行为的幌子。

还有,李长官好不容易当上代总统的位置,结果又是这些读书人,说鹰酱是李长官的主子,出卖中原的利益,让中原成为鹰酱的殖民地。

还拿出一大堆国民政府和鹰酱签订的“通商”条约,表示这就是证据。副官记得很清楚,这些条约,分明是姓蒋的那个光头签的。

“这些人在南华过得肯定不怎么样,要不然,他们怎么会拍李长官马屁呢!”

“我就没有见到他们这么拍李崇文马屁的。”

“这些人都是南华流放过来的,以后我们新桂系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了,这不得多夸点。”

被流放到兰芳的读书人当然知道,他们以前是怎么骂李德邻的。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他们以后能不能在兰芳过上民国那样风花雪月的生活,就看李德邻这位衣食父母了。

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补救,于是各种歌颂李德邻的文章不断出炉,不管是神话他的出生、塑造他英明神武的形象、还是把各种荣誉头衔给李德邻戴上。

李德邻对于几乎谄媚的读书人,只是说了一句,欢迎来到兰芳,就没有再说其他了。也没有来迎接他们,似乎以前发生的种种,都没有发生过一样,都过去了。

这也是徐启明这位嫡系第一师的师长,为什么会亲自迎接这些读书人的缘故,可以看出,李德邻对于这些读书人还是非常重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