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静心斋(2 / 2)
李怀祯深吸一口气,迈步跟上。
一前一后,两人一圣一凡,走出了明心阁,沿着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径,向着那片未知的“静心斋”走去。
阳光透过竹林,洒下斑驳的光影。前方的善道先生步履轻盈,衣袂飘飘,背影恬淡而祥和。
而跟在她身后的李怀祯,眼神却愈发冰冷锐利。
他知道,真正的交锋,现在才刚刚开始。
李怀祯随善道先生来到静心斋,这里果然如她所言,清幽雅致,远离尘嚣。两人在室内落座,茶香袅袅,气氛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以下是续写内容:
静心斋不大,陈设极为简朴。
一张矮几,两个蒲团,墙角一盆兰草,窗前挂着一幅水墨山水,画中远山如黛,流水潺潺,透着一股超然物外的意境。
善道先生亲自为李怀祯斟上一杯清茶,茶汤碧绿,香气清冽。她将茶杯轻轻推到李怀祯面前,然后才缓缓坐下,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他。
“李公子,请用茶,这是山中新采的云雾,虽不比宫品,却别有一番山野之趣。”
“多谢先生。”
李怀祯双手捧起茶杯,轻抿一口,神色自然,心中却已将周围的一切都记在了心底。这里看似简陋,但每一件物品的摆放都暗含章法,甚至连那盆兰草的角度,都仿佛经过精心计算,给人一种无法言喻的和谐与压迫感。
善道先生看着他,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地开口:“李公子,观你,虽年纪轻轻,却已是不凡之辈。今日听讲,你虽不言不语,但老夫能感觉到,你心中自有一番天地,斗胆,想请教公子一个问题。”
“先生请讲。”李怀祯放下茶杯,神色恭敬,心中却已绷紧了弦。
善道先生目光深邃,缓缓问道:“依公子之见,何为‘做人’?”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包罗万象,直指人心。
李怀祯心中冷笑。
果然来了。
这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回答的问题。
无论他怎么回答,都会暴露自己的立场和思想。
回答得过于儒家,会显得虚伪;回答得过于法家,会显得冷酷;回答得过于道家,又会显得消极。
“唉,怎么?”
他必须给出一个既符合他“李家公子”的身份,又能让善道先生觉得“有可教之材”,同时又不暴露自己真实想法的答案。
他沉吟了片刻,仿佛在认真思考,然后抬起头,目光坦诚地看着善道先生,缓缓说道:
“在怀祯看来,‘做人’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极难,人之一生,如行于荆棘之中,上有天理,下有人情,前有法度,后有欲望,如何在这其中找到一条可行的道路,便是‘做人’的真谛。”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怀祯以为,做人,首在‘自知’。知自己之所长,亦知己之所短,知自己之欲,亦知己之恶,唯有如此,方能不为外物所惑,不为心魔所扰。”
“其次,在于‘知世’,知世道之艰难,知人心之险恶,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若一味天真,不谙世事,便是愚;若一味世故,圆滑虚伪,便是奸。唯有洞明世事,却不失本心,方能行得稳,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