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敌军迫近(2 / 2)
王謐出声道:“没错。”
“从有水的河流去挖,自然是极为麻烦,需要先引水不说,在潮湿的河道开空,也要麻烦得多。”
“既然如此,不如平地开挖。”
“沐水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其从青州沂山附近发源,南下近千里进入淮水,旦偏偏中间地形上下起伏,常常漫堤分流不说,遇到暴雨,更是容易山洪暴发,导致沿岸受灾,故有沐水十年九祸之说。”
“既然如此,不如利用其地形,横挖向海州岛,將燕国南下的道路彻底切断。”
王謐这个主意並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深思熟虑的。
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无论是荀羡还是桓温,为什么可以一边打仗一边挖掘河道,一年能挖三百多里,这种速度,后世工业化社会都做不到。
后来他研究地图,终於是有所领悟,无论是桓温或者荀羡,都不是硬挖的,而是利用了河流的自然走向。
比如在地势低的地方先开挖河流沟槽,然后直接上游放水,便可以利用水流中刷的力量,將河道拓宽。
至於会不会造成河流漫灌,导致下游受淹,只能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这本来也是计划的一环。
河流漫灌的地区,水流自然往低处走,只要经过一段时日,便能形成自然的可道。
这便是一年多挖三百里的诀窍,想通了便不值一提,关键还是在於提前做好可流流向的预测,提前疏散百姓。
甚至更阴暗的可能是,下游失地的百姓甚至地主,为了生计,很大可能会加入军队,等於是变相徵兵。
如今王謐画的这条线,便具备相当的可能性,因为后世二十世纪,確实在这个位置挖过新沐河,以便让沐水出海。
而这个时代,这个做法只会更为容易,一是沐水比后世流量要大得多,三是这个地区降水量是青州徐州最大的地区,三是海州岛的位置是后市连云港,因为没有上千年的形成的沉积平原,地势只会更低,也更利於河流出海。
王謐要做的,就是在郊城到海洲岛之间,利用被沐水水灾冲刷的低地,挖出一条出海的水道,將彭城,下邳,郊城通过开阳和沐水完全连起来,到时候燕军椅兵面对的,是平行於淮河的防御体系,骑兵再也无法来去自如。
想通这一点后,谢韶何澄彻底震惊了,他们本来以为是出来打仗的,结果竟然是挖河的
而且这想法太过天马行空,王謐是如何想到的
王謐微笑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以水战为主,怎么也不可能硬碰燕军骑兵,改变地形,让形势有利於自己,也是兵法的一环。”
“只是这做法显得有些磨蹭,怕是会引起不少非议,所以我们要加快些动作了。
”
谢韶嘆道:“改变地形,也能成为兵法,这之前我从未想到这一步,稚远真是让我佩服啊。”
何澄担心道:“但这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至少需要费经年啊。”
“桓熙如果觉得战事拖延,强令稚远出兵怎么办”
王謐出声道:“若只挖河,而不牵制燕军,肯定违背军令的,所以我也在想如何两全其美。”
“关於幽城,我倒有个想法。”
接下来来的日子,郗恢赶到彭城,在和桓熙碰头后,两边沿著泗水两岸,向著鲁郡方向步步推进。
同时桓熙也给王謐发来了调令,让其儘快赶到琅琊幽城,配合两路进军。
收到军令后,正在监督河道挖掘的王謐,知道无法拖下去了。
此时已经过去了十几天,他徵调了数千民夫,已经开始在郯城开挖了。
但这样下去,將人数征满两万,只怕到了冬天也做不到,想要阻拒燕军,最多只能再挖两个月,就要放水衝击下游,效果如何,都很难预料。
但现在桓熙进军,王謐是无法再拖了,他前番已经派周平领一千人,进驻幽成,协助当地防守南下的燕军。
这一千人,依靠开阳南部近乎堵塞的河道,尚可勉强供应后勤,但如果王謐將所有兵士都投放上去,肯定会出现粮草不继的情况,到时候大部分辐重粮草只能走陆路,这在燕军骑兵面前,將是任人宰割鱼肉。
而这一路的燕军,显然也明白这一点,已经有数千先头部队,从临胸下来,暂时驻扎在徐州东莞。
东莞离著幽城只有一百多里,属於隨后都可以发动的距离了,后续燕国继续曾兵,以幽城的兵力,是根本挡不住的。
谢韶和何澄听到消息后,都是神情凝重,因为根据以前的经验来看,燕军这支是先头部队,后续几乎肯定会有更多的燕军增援。
燕军应该也是看明白了幽城补给困难,所以这些日子,已经派出了多股骑,抵近幽城侦查,而幽城的兵力布防,是瞒不过对方的。
如今晋军面前最好的选择,是在五日之內,將五千兵力都赶去幽城救援,然后等待桓熙那路攻打泰山郡以作牵制,期待这一路燕军能够退兵。
因为在谢韶和何澄看来,数千骑兵的燕军,在城外作战是压倒性的,王謐这边什么勾镰枪车阵,形不成规模,便完全没有用处。
他们赶过来和王謐相谈,王謐彼时和赵氏女郎钱二等人已经谈了许久,其面前的地图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推演的標记。
听完两人的担心,王謐出声道:“昨晚整晚,我做了些推演。”
“有条路线虽然有些冒险,但如果成功的话,收益也是最高的。
听完王謐的想法,两人彻底震惊了,这何止是冒险,简直是赌上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