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英国绅士(2 / 2)
这些活儿不涉及核心技术,但能让他们亲眼见著工业光魔是怎么处理实景与cg的衔接。
怎么调试粒子参数,怎么优化光照渲染————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带著放大镜”干活。
能偷学多少,全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约好了与特效团队见面之后,方冬升三人赶回酒店,开始准备下午的演员试戏。
下午两点半,三位演员如约而至。
他们分別是英国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裘德洛,以及方冬升的老朋友,爱德华诺顿。
爱德华诺顿,刚到酒店就开始嚷嚷。
“方,你这个可恶的傢伙,你觉得我还有必要再试戏么难道我不是你的最佳男主角了”
这货看外表是个十足的高冷美男子,但只要混熟了你会发现他除了逗比,还有些混不吝。
“冷静一下诺顿,你应该也知道,在好莱坞,导演的权利没有製片人大。
我们的製片人建议男主角进行选角,我並没有拒绝的权利。”
方冬升耸了耸肩膀道。
“方,你这个满嘴跑火车的傢伙,你说的那是一般的导演。
可你是一般导演么当然,这些都没关係。
我会用实力告诉你,就算是彼此竞爭,我也不会败给任何一个人。”
诺顿这话说的十分狂妄,但却没有人会去质疑。
尤其是在担任方冬升的《一次別离》男主角,並且助力电影拿到柏林金熊之后。
他的名气在好莱坞是更上一层楼————
两人在房间里交流著,屋外的伊万麦克格雷格和裘德洛也没閒著。
这俩是一对英国帅哥,也是一对好兄弟。
1990年,19岁的伊万与20岁的裘德在一场电影试镜中相遇。
导演要求他们用20英镑去酒吧体验角色。
两人却直接把钱在喝酒上,由此开启了数年的羈绊。
第二次见面时,伊万以房子被火烧、天板坍塌等荒诞理由搬进裘德家。
这段时期的他们穷困潦倒:
凑钱买牛奶、睡地板、在酒吧打工。
两人唯一一次银幕合作是1997年的《快乐的姆吉》。
这是一部短片,他们饰演一对在社会边缘挣扎的兄弟。
后来两人在2000年联名送孩子上学,被媒体调侃为“夫夫育儿”。
裘德曾在採访中说:
如果世界上只剩一个朋友,那一定是伊万。
这种共同的成长经歷让他们从伦敦的地下室到好莱坞的星光大道。
见证彼此从青涩演员到一线巨星的蜕变。
当然,关於两人的亲密关係曾引发诸多猜测。
1999年《名利场》封面拍摄中,两人像个孩子一样故意同床而臥、互相依偎,用自嘲化解爭议————
至於私底下到底有没有————咳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好莱坞有自己的“军燁cp”。
唐娜选择他们两人是有原因的。
其中,伊万麦克格雷格在《星球大战前传》系列饰演“欧比旺克诺比”
。
今年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復仇》也是他主演的。
业內曾经做过预算,以《星球前传1、2》的成绩,《星球3》的成绩至少6亿美金打底。
结果,最终全球票房一下子干到了8.48亿美元。
而伊万作为核心主演之一,证明了他“科幻ip扛鼎能力”。
至於裘德洛,此时的他与威尔史密斯、本阿弗莱克持平。
大概属於是“一线標配”,且因国际知名度比如欧美市场,有相当多的粉丝和票房號召力。
这对《火星救援》的全球发行更有利。
“伊万,我觉得我们俩应该拿不到这个角色了。”
裘德洛靠在酒店走廊的落地窗旁。
目光扫过房间里正在试戏的爱德华诺顿,语气里带著点自嘲的笑意。
“你看看诺顿,他跟方在《一次別离》里的合作非常默契。
而且,我听说华夏是个人情社会”咱们俩个这趟等於白来了。”
伊万麦克格雷格笑了笑,自信道:“別这么早下结论,裘德,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何必再让我们两人过来。”
他起身拍了拍裘德的肩膀:“我很喜欢这个角色,在火星种土豆、修飞船,听起来不可思议。
它总让我想起我们以前住地下室的日子————”
话音刚落,房间门被推开,唐娜探出头:“该你们了,伊万先生您请进,裘德请稍等。”
“好的。”
伊万朝裘德点了点头,隨后深吸一口气,推门走进试戏间。
房间中央只摆了一张摺叠桌、一把椅子。
方冬升坐在沙发上,手里拿著剧本,海瑟薇在一旁记录,镜头已经对准了中央。
“你好,伊万先生,请坐。”
“你好导演先生,我已经准备好了,请开始吧。”
伊万坐下来后,看著方冬升说道。
“ok。“
“场景是火星基地第12天,你刚发现储备粮只够撑40天。
此时通讯器彻底损坏,全世界都以为你死了。
方冬升的声音很平静:“不用道具,只用台词和眼神。”
伊万点点头,转身背对镜头的瞬间,周身的鬆弛感骤然褪去。
他走到“虚擬的储物架”前,手指虚虚划过,动作缓慢却沉稳,像是在清点每一包压缩饼乾。
片刻后,他转过身,嘴角没笑,眼底却没有绝望,反而带著点无奈的调侃,对著空气————
那是他想像中的记录仪,开口:“好吧,让我们来算笔帐,我有1200卡路里的口粮,每天得消耗3000。
这意味著要么我饿死,要么————我得在火星上当个农民。”
他的语气平淡,没有刻意渲染悲壮,却在说到“农民”两个字时轻轻挑了下眉梢。
有种“被逼无奈却只能认栽”的幽默感。
刚好戳中了马克沃特尼的乐观精神內核。
还別说,这段戏让伊万处理的很好,方冬升感觉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