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打入合作(2 / 2)
小钢炮的商业片称霸贺岁档。
前者有张伟品的新画面,后者有华艺兄弟。
於是他们便將目光放到了方冬升的身上。
可惜,方冬升的电影成本不断增加,环亚根本无力负担。
后来进军內地的计划虽然搁浅,但林建越一直在找机会。
直到《夜店》的上映,吸引了环亚的注意力。
投资仅300万,首周票房700万,最终票房直接来到4200万!
这回报率,绝了!
更何况,这个导演张涂仁並非是籍籍无名之辈。
他是摄影师出身,《车四十四》《爱回家》《狙击电话亭》《一次別离》
《小偷家族》等。
这一看,不就是跟方冬升深度绑定在一块嘛!
再加上《夜店》惊人的票房回报率。
这才是跟环亚最契合的人才啊!
得知他手上还有一部即將上映的电影《疯狂的石头》。
林建越和庄城多方联繫,最终来到珠影厂观看了准备暑期上映的《石头》。
林建越当即拍板,要把这部电影引进到港岛上映,询问导演张涂仁的意见。
张淦仁:“我没意见,不过还要徵求方导的意见。”
林建越想了想,没毛病啊,毕竟张淦仁是方冬升公司的导演嘛。
电影出品方是两家单位,除了冬方映像还有珠影厂。
於是林建越又询问厂长王华军。
老王:“这是好事儿啊,不过还要徵求方导的意见。”
林建越就彻底懵了。
张涂仁情有可原,珠影厂也归方冬升管
老王:是的。
所以,这才有了林建越起心思,想要邀请张涂仁给环亚拍电影的事儿。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方冬升和张涂仁私交不错。
如果邀请张涂仁给环亚拍电影,属於是变相的把方冬升“拉”过来。
一举两得!
如果不是港岛突发状况想要林建越去处理。
否则,这次《头文字d》的首映礼他肯定会亲自过来拜访方冬升。
“呵呵,可以啊,这是好事儿,不过有几个事儿得事先说好————”
“您请说。”
方冬升慢悠悠开口:“首先,《疯狂的石头》在港岛的发行,环亚得尽全力。
排片要给足黄金时段,宣传资源不能差太多。
也让港岛的观眾知道,除了警匪片和赛车片,这种接地气的喜剧也能出彩。”
“这个没问题。”
方冬升顿了顿,继续道:“其次,张淦仁接下来的中低成本项目,环亚可以参投。
但发行权必须由冬方映像和环亚联合把控。
內地市场他刚起步,港岛的发行渠道,还得靠你们搭线。”
这话说得直白,庄城立刻明白。
方冬升是要借环亚的发行网络,把张涂仁从“內地新锐导演”推成“两岸三地的知名导演”。
对於日后拍摄的电影,有著不可估量的加成。
还是那句话,方冬升不可能当一辈子的导演。
他是要逐渐转型的,那么他脑海里那些好的剧本、创意都要有人“继承”。
环亚这边既能拿到优质项目,又能把对內地投资全面铺开。
甚至说,如果跟冬方映像合作的比较愉快,完全可以把华艺兄弟给踹掉。
至於冯小钢之流,有方导在,完全不怕。
所以,庄城当即点头:“没问题!排片和宣传我亲自盯。
海外发行的渠道,我们也会儘量去对接,华纳那边应该会配合我们。”
方冬升和庄城的聊天进入尾声,那边的首映礼也差不多即將结束。
在首映礼日渐玩出样的今天,《头文字d》只搞一个比赛颁奖的活动环节,简直良心。
接下来就是观影时刻,方冬升带著林智玲走进影院。
《头文字d》是改编自日本人“国宝级”漫画。
刘卫强曾表示很想拍摄相关题材。
“赛车”也一直是他很喜欢的运动,但版权很难拿到。
版权方经常是直接拒绝,后来通过环亚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才谈判成功。
於是在电影拍摄中选择还原漫画,浓缩精华。
本来这部电影导演是徐客,又来徐老怪撂挑子不干了,林建越才找到了刘卫强。
这不正撞刘卫强脑袋上了,毕竟他本身就是个老二次元。
听著ae86的轰鸣声,方冬升只觉得热血沸腾。
这部电影的核心剧情就是少年藤原拓海的赛车成长史。
凭藉送货练就的车技在秋名山挑战各路高手————
放在后世大概就是打怪升级的套路,但放在这个年代就是最纯粹的热血与质朴!
有一说一,黄秋牲、陈冠吸、余文勒几人演小鬼子还蛮像的。
尤其是周董。
演完这部电影之后,他就连续拿了第二十五届港岛金像奖、第四十二届湾省金马奖最佳新人奖。
有时候角色契合度,真的非常重要。
对吧,张伟品
观影结束,拒绝了庄城和刘卫强邀请共进晚餐的请求,方冬升带著林智玲离开。
“方导,那咱们就再会,关於我们刚才说的事儿。
有空我们电话聊,或者我和林老板再来一趟內地登门拜访。”
“好的,庄总,再会。”
见庄城满脸的意气风发,一旁的刘卫强问道:“庄总,你跟方导聊的什么合作”
庄城笑著打了个哈哈,没有具体透露。
只是感嘆一句道:“世道变了,往后內地的竞爭只会越来越大,咱们要多关注內地市场。”
闻言,几人表现不一。
刘卫强、麦兆徽身为导演,接触面更广有更多的资料,对於內地潜力十分看好。
所以很认同庄城的话。
而陈冠吸和黄秋牲、余文勒等人,则不屑一顾。
尤其是大黄。
父亲是英国人和女佣老妈生下了他。
他是发自內心的没有归属感,完全忘记了谁给他饭吃————
三人並肩站在影院门口,晚风里夹杂著远处街道的车鸣与人群的喧囂,却吹不散他们心底的执念。
刘卫强和麦兆徽、庄城低声討论著內地市场的潜力,语气里满是期待。
而他们三人,只是沉默地吸著烟,目光里带著一致的疏离与不屑。
在他们看来,港岛电影的荣光从未褪色。
所谓的內地崛起,不过是过眼云烟,暂时性的。
都说港岛电影已是末路,可不也蹦出个《无间道》三部曲。
別说什么迴光返照,只要足够多的优质作品,一样可以重回巔峰。
港岛独美,才是永恆的真理。
但他们不会知道,时代的浪潮早已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