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错开上映(1 / 2)
第252章错开上映
当《石头》在一路狂奔的时候。
《七剑》却走上了下坡路。
毫无疑问的,《七剑》是整个暑期档最亮的星。
这一点,就连《头文字d》都无法与其爭锋。
更別说投资少到可怜的《石头》了。
《七剑》的大规模宣传,让看电影的不看电影的都能迅速联想到去年的《十面埋伏》。
去年也是这个时候,大街上满眼看到的都是《十面埋伏》的海报。
打开所有媒体介质,扑面而来的也是《十面埋伏》。
而再早两年被如此爆炒的是《英雄》。
为了配合《七剑》的上映,投资方又耗资近千万元搞了一台被观眾称们为:“社区版《快乐大本营》”的首映。
当各大媒体不遗余力地製造一个又一个《七剑》的专题。
当《七剑》的主创人员不断拋头露面,或声泪俱下或嬉笑怒骂地嘮叨拍摄前后的那点儿琐事时。
大家只感觉疲惫不堪————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
《英雄》心满意足地拿走了2.5亿元的票房。
《十面埋伏》也在骂声中完成1.5亿元的进帐。
依样画葫芦的《七剑》就没有那么好命。
据报导,零点首映的时候除了个別包场的,上座率不甚理想。
毕竟,第一个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了。
紧接著,《七剑》的首周票房被爆是2600万。
这个成绩跟投资9000多万的《头文字d》持平。
可隨著时间的增长,《七剑》的成绩越发拉胯。
最初还能以每天400多万的票房增长。
到了后面,居然跌到每天不足100万的增长。
导演徐客在访谈中透露,《七剑》初次定剪时,呈现的是长达四小时的版本。
然而这一版本因过於沉迷於技术展现而未能获得好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徐客决定重新剪辑成153分钟的公映版。
如今,票房不理想,大概就是因为剪掉太多的戏份。
除了动作戏份还有些看头外之外。
《七剑》在剧情层面显得极为混乱,逻辑性不足。
导致观眾普遍反映难以理解。
如果有机会重映四小时的完整版《七剑》,或许影评会呈现另一番景象。
当然,这也只是徐客的幻想而已————
与之相对的是《石头》票房的节节攀高,首周直接干到了1350万!
这简直太夸张了。
影院的经理们是最先察觉到不对劲。
起初给《石头》排片时,虽然有中影打招呼,但大部分的黄金时段还是排给了《七剑》。
场次不多,放映厅也多是只能坐几十人的小厅。
但没过两天,《石头》有些冷门的场次上座率居然飆到了八成。
不少场次甚至提前售罄。
反观《七剑》那些黄金时段的大厅,经歷了最初几天的“哄抢”“黄牛票”之后。
座位肉眼可见的空了大半。
市场是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
有些影院的经理连夜调整排片,把《石头》塞进了晚七点的黄金档。
结果场场满座。
消息传开,其他影院纷纷跟风加场。
到第二周,《石头》的排片量直接翻了三倍。
从角落里的小透明挤到了排片榜前列。
而《石头》的主创们也正趁热打铁的忙著在全国跑路演。
一路被观眾的热情包围。
其中,黄勃最是受欢迎,走到哪儿都有人喊“黑皮”。
有次在青岛路演,一位大爷拿著海报挤到前排,操著一口地道的青岛话问他:“小伙子,你演的那小偷,最后抢麵包被追得跑不动,是不是演得你自己啊”
黄渤笑得眯起眼,接话道:“大爷,俺这演技都是饿出来的经验!”
一句话逗得全场哈哈大笑。
相比较而言,郭滔的路演则多了几分温情。
有看过他话剧的老观眾,特意带著《恋爱的犀牛》的票根来见他。
感慨道:“终於在大银幕上看到你火了!”
郭滔拿著票根,沉默许久,他对著观眾深深鞠了一躬:“谢谢你们等我这么久,也谢谢《石头》这个机会。”
导演张涂仁则忙著应对各种行业邀约。
之前对他们避之不及的投资方,现在排著队想谈合作。
张口就是“预算隨便提”。
到了暑期档收尾时,票房数据正式出炉,彻底惊呆了整个影视圈。
《七剑》最终票房停留在8300万,距离1.4亿的投资成本差了一大截。
成了暑期档最大的“哑炮”。
《疯狂的石头》,最终以5800万的票房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