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日本协议(2 / 2)
伊藤博文深深鞠躬:“尊贵的王储殿下,承蒙接见,不胜感激。能目睹贵国焕发的新生,是我等的荣幸。”
伊藤博文送来了明治天皇准备的礼物,包括抹茶道和煎茶道的全套器具和上等茶叶、由明治天皇签署的友好信件,表达对纳赛尔丁沙阿的敬意及对两国友谊的祝愿。当然还有一把武士刀,说是德川家康用过的。
“殿下,请恕我冒昧。伊朗如何在短短二三十年间,实现了如此惊人的变革?尤其是在面对英俄等强大外部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如今亦深感条约之不平,外患之紧迫,亟需寻得一条自强之路。”
穆拉德做出了回答:“我们并非一开始就全面照搬西方。我们最先改革的是军队,因为只有手握利剑,才能捍卫改革的成果。然后是交通、教育和金融。我们引进技术,但更注重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我们鼓励工商业,但并未彻底摧毁传统的经济,而是试图引导和转化它。”
伊藤博文听得非常专注,他问道:“那么,关于民族精神,我们在议会看到的…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是如何培养的?”
穆拉德笑了笑,“这就需要阁下自己想了。”
伊藤博文转换了话题,提出了更具体的经济与技术合作请求:“殿下,我国对贵国的工业化成就深感钦佩。尤其是贵国的铁路建设、电报网络以及军事工业。不知我国能否派遣更多留学生,进入贵国的理工学院和军事学院学习?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在采矿、冶金和纺织等领域,与贵国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穆拉德王储对此表示了欢迎:“知识无国界,我们乐于与友好的邻邦分享经验。贵国的留学生我们将妥善安排。至于工商业合作,我国政府一向鼓励。我们可以指定具体的部门与贵使团对接,探讨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技术转让、设备出口和联合投资的可能性。”
接下来的几天,伊朗的工商、教育、交通等部门官员与日本使团进行了多轮密集的会谈。日本使团详细考察了德黑兰的工厂、伊斯法罕的兵工厂以及大不里士的铁路枢纽,对伊朗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高效吸收西方技术的能力留下了深刻印象。
与此同时,伊朗外交部门也审慎评估了与日本深化关系的战略价值。一个现代化、且对伊朗抱有善意的日本,可以在远东牵制俄国的部分注意力,同时为伊朗商品提供一个稳定的远东市场。
经过近半个月的磋商,在1873年6月初,伊朗卡扎尔王朝与日本明治政府代表在德黑兰的王宫正式签署了《伊日友好通商及技术合作条约》。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伊朗对日本出口的生丝、石油、矿石等商品,以及日本对伊朗出口的茶叶、铜、水产等商品实行协定关税,税率普遍低于对其他欧美国家。
伊朗同意每年接收一定数量的日本公费留学生,进入德黑兰理工学院、大不里士工程学院及伊朗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双方鼓励在铁路建设、电报技术、采矿和造船等领域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伊朗同意向日本转让部分非核心的军工和机械制造技术。
这份条约,对日本而言,是继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后,与一个非西方国家签订的、内容最为广泛和平等的现代化合作条约,为其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打开了又一扇重要窗口。对伊朗而言,则是在国际孤立困境中,拓展了远东的外交空间和经济联系,并获得了一个潜在的、可牵制俄国的远方伙伴。
签约仪式后,伊藤博文对木户孝允感慨道:“此行收获,不亚于遍历欧美。伊朗之路,证明了东方国家亦能凭借自身智慧与决心,于强权夹缝中闯出一条生路。其关键在于,集权以行改革,开放以纳新知,而又不失其文化之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