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不懂算术的将军不是好博士(1 / 2)
汝南郡(魏汝阴),项县。
“我今晨起来,看到树上结了霜。”
王平随手摘下一片发黄的树叶,淡淡道。
寇封正在擦拭护甲,闻言往火堆靠了靠,吐气道:
“你我都在豫州待了好些年,应该知道这深秋霜冻不足以封住河道。”
“想要阻断魏人的漕运,只能靠手中的弓矛、火茅。”
王平闻言摇头道:
“我当然不会把胜算寄望于天时。”
“其实按照卫将军的庙算,曹洪等不到河道封冻,就该发起最后的进攻了。”
寇封这才抬头:
“那你在感叹什么?”
王平回头道:
“我只是在计算如何能在阻遏敌军漕运的同时,尽可能少些烧毁粮食。”
“你先别笑,我并非有迂腐之念。”
“你且想想,此番若胜,那以我军之势,南扼颍水是势在必行的吧?”
“一旦同时扼控颍、汝,那接下来就该与魏军争锋于淮上了吧?”
“我知道,朝廷的大方略还是先取河北,再图淮南的。”
“但即便来年不在淮上大交兵,但总归要在淮上驻兵的。”
“那今后军粮的供应,不就要依靠颍汝二地了?”
“多存些粮食总是对路的。”
寇封想了想,停手凝目道:
“你这个道理是对的。”
“只是你打算怎么做呢?”
王平闻言一把弹开黄叶,蹲到寇封跟前:
“我这些时日盘算了一下,从寿春到鄢陵,水程约莫是六七百里。”
“魏军的粮船小,行的快。满载逆流北上,算它日行六七十里,那就是十日。”
“空船顺流南返,根据这段时日观察,倍快于北上,那就是五日。”
“十日也好,五日也罢,不可能同一批船走完全程,必要分段运输。”
“正如我军在江陵和江夏之间,汉中到关中之间那样。”
“这个我知道!”寇封接口道。
“卫将军早年在江陵发明的水次仓嘛!听说丞相受到此事启发,在蜀道上整饬了个什么木牛流马……反正都是分段分仓运输的意思。”
“就是这个!”王平颔首道。
“曹魏也有能人,定也知道分段运输比一运到底更节省路途上的损耗。”
“然后关键便在此处了,按照我所算,只要拔掉汝阴这一城,就足以让鄢陵断粮……”
寇封闻言失声大笑道:
“你分析了那么多,本以为有什么高见,说到底还不是要打汝阴?”
“那是曹魏汝阴郡治所在,便是你不说,我本也要顺流而下去攻打汝阴的!”
王平闻言却连连摆手:
“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说,只拔掉汝阴一城就够了,无须去碰其他城池!”
“因为上行下行的粮船,大多积存于汝阴!”
寇封闻言一怔,没听明白。
王平耐心解释道:
“我方才不是说了吗,南行之船,倍快于北行。”
“自寿春到鄢陵,汝阴是重要的运输节点,又大致在全程的少半(三分之一)之处,且更靠近寿春。”
“若两船同时自鄢陵和寿春出发,那么他们多半要在汝阴相遇的。”
“当然,实际行船的过程不可能这般顺畅,会有各种意外。而且途中还有其他小一些的城、仓可供停靠、换船,未必就一定是汝阴。”
“但大体上,同一天内,汝阴积存的船一定是多于别处的。”
“只要将这些船通通烧掉,那短时内,供应鄢陵乃至陈郡、陈留的粮船必会大减!”
“与此同时,我们烧的只是船,却不妨碍汝阴之外,其他城池的存粮……”
王平絮絮叨叨地解释了许多,寇封已经彻底听迷糊了。
末了,呐呐问道:
“这些你都是从哪学来的?”
“算经啊!”王平理所当然道,“你平日都不读经的吗?”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已经翻得烂边的纸书。
封面上赫然写着《九章算术注》五个大字。
寇封一时面红耳赤,怪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