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湖光潋滟夜生辉(1 / 2)
郡主府仆役安置的燃眉之急既已寻得缓解之策,望舒心下稍安,便与秋纹细细商议起来。
最终议定,从自家府中拨出五个经验老成的婆子、五个办事利落的媳妇子,连同自己身边稳妥细致的汀雨,一并暂调往郡主府应应急。
待到他日王爷、郡主并那位即将抵达的“二爷”三位主子齐聚,各自身边惯用的得力人手也都配置齐全后,再将这批借调的人手撤回。
如此盘算,主要是因郡主府那边新训的仆役眼下尚难担当贴身伺候、掌管事务的重任,缺的是能统筹安排、镇得住场的熟手。
这般一想,望舒心头大石落地,自己训练出的这批新人,目前只做些粗使活计。
不近身侍候,便大大减少了行差踏错的风险,日常只需在进出货物、人员调配等环节上多加留意,严格把控检查一关,应可无虞。
郡主府诸事暂且安排停当,先前答允陪伴郡主出游散心之事便提上了日程。
望舒几经思虑,将泛舟之地定在了城郊的瘦西湖。
此处虽略远,但胜在湖面开阔,水势逶迤清瘦,景致幽雅,不似城内湖泊那般局促。
且白日里游人如织,入夜后画舫如云,最是能领略扬州水上的繁华与风情。
地点既定,接下来便是筹措游览所用的船只。
这扬州河湖之上,泛舟游玩的才子佳人自是不少,而提供歌舞娱兴的,则多是那些梳拢了各式艺妓的花船。
江南风物绮丽,舟上的“佳人”多为精通丝竹管弦、南词北曲的艺妓,亦有那等专事演剧唱曲的班子。
更有甚者,一些知名的青楼妓馆亦备有大型客轮,装饰豪奢,以招徕恩客。
这些船只往往以悬挂的灯笼颜色、样式、数目来区分流派、等级乃至所属堂号。
望舒此番陪伴的是郡主与王爷,身份尊贵,自是不能与这些风月船只混为一谈。
需得寻一艘能明确标示此为“官眷”出游、良家所用的轮船,以免被些不长眼的人冲撞打扰,败了游兴。
她将地点定在瘦西湖,亦有此考量。
城内的湖泊,花船过于密集,难免纷杂,不若瘦西湖这般视野开阔。
既可远观山色,又能近赏水光,舟行湖上,进退皆宜。
既是陪伴贵人出游,这舟上的娱兴安排自不能简陋。
唱曲儿的、说评书的、乃至表演些简短戏文的艺人,皆需精心挑选预备。
望舒虽曾为东平王筹措过些玩意,但正经聆听这个时代顶尖艺人的现场表演,于她而言也是头一遭,心下不免存了几分期待。
正忙碌着定船只、选艺人,请帖尚未发出,便已有那消息灵通的官宦夫人递了帖子来,言语恳切,希望能同游湖景。
望舒心知,这大约是昔日嫂子贾敏在世时组局引荐过的旧识,如今听闻郡主在侧,便想借此机会攀附结交。
她斟酌再三,只依着尹老夫人往日提点,邀请了家风清正、子弟皆在无涯学堂就读的杨夫人与吴夫人两家。
并特意嘱咐可携家中适龄孩童同来,也好让璋哥儿、行简多几个玩伴。
至于其他人家,则一律以郡主名义婉拒,只道是此次出游主要为带着小辈们散心逗趣,不便过多打扰。
林承璋得知要去游湖,尤其是听闻此次乃是夜游,兴奋得在院子里连转了几个圈。
他此前随王爷师父白日里游过一回,已觉有趣。
进学后常听学堂里的夫子言道,扬州夜色下的湖光舟影才是绝妙,非亲身体验,笔下难描其神韵一二,早已心向往之。
子熙听得此信,更是雀跃不已。
望舒私下里与郡主商议:
“堂祖母,此次租借的游轮颇为宽敞,孙媳想着,是否将外祖母并柳家的两位表妹一同接来游玩?
只是这船上往来皆是官眷……”
她语声渐低,后面的话有些难以启齿,带着些许愧怍。
郡主何等通透,立时明了她的未尽之意,抬眼看着她:
“你是想借着我这点面子,给陆姐姐家的孙女儿抬抬身份,做个脸面?”
望舒点头,坦诚道:
“外祖母家终究是商家出身,孙媳便想着,若能借此机会让两位表妹在诸位夫人面前露个脸,混个眼熟,日后议亲行事,路子总能宽些。
倒未必非要挤进这个圈子,只求无人敢轻易欺辱便是。”
郡主沉吟片刻,方道:
“你去与陆姐姐说一声。
若她肯带孩子们来,这个忙我帮了。
只是我与陆姐姐才刚和好,若非她首肯之事,我断不会贸然插手,免得又生嫌隙。”
望舒没料到郡主如今处事如此谨慎周全,心下感佩,便道:
“如此,孙媳先传个信给外祖母说明情由。
后日我派马车去接,她们若来,便是外祖母应允了;若不来,便是自有考量,我们也不强求。”
“如此甚好,”郡主颔首,“万万不可惹你外祖母不快。”
说定此事,郡主又想起北地,问道:
“你这宅子宽敞,就没想过将你婆母接来扬州住些时日?
我看你们一家子,这边一个,那边两个,分隔两地,瞧着都觉着冷清难受。”
望舒叹道:
“不瞒堂祖母,孙媳已打算今年除夕必回北地团聚。
至于接婆母过来长住,想着待煜哥儿考取了功名,再风风光光接她老人家来,一住便是两三年,方不负奔波之苦。
婆母年事渐高,南北舟车劳顿,实在辛苦。”
她说着,眼前又浮现那个美梦的景象,不由带了几分憧憬。
“孙媳还想着,日后煜哥儿若去京城考武举,我们全家或可长居左近,彼此照应也便宜。”
郡主被她这长远规划逗笑:“你倒真是敢想!煜哥儿如今还只是个半大孩子,功名一事,远着呢。”
“所以我才将他送回北地,打牢根基。”
望舒解释道,“他于诗词文赋上实在没什么天分,留在扬州进学,反倒压抑天性。
王家本是行伍传家,送他回去才是正理。”
“此言不差,”郡主表示赞同。
“王家确是行武出身。
你且放心,北地那边,我已修书给我们家老太爷,请他多加照看。
我也留了得用的人在那边,煜哥儿之事,你无需过分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