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一心为民(2 / 2)
“怎么没听说!我那在衙门当差的表舅的儿子的邻居都传遍了!说是他们官匪勾结,不仅想贪墨咱们的救命粮,还想用毒盐毒粮害死咱们!”
“我的老天爷!这还是人吗?太歹毒了!”
“可不是!最可恨的是,他们还想把这盆脏水泼到国公府裴世子头上!裴世子那身子骨,风一吹就倒,他们也下得去手!”
茶馆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一拍,更是将此事渲染得惊心动魄。从陆寒琛如何因私人恩怨封存药材,到沈青凰如何自掏腰包施药救民;从王瑞如何买通水匪截粮,到裴晏清如何在朝堂之上拿出铁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一时间,裴晏清与沈青凰夫妇,成了整个京城百姓口中的传奇。
“要我说,这世上还是有好人的!你们忘了前些日子城南闹时疫,是谁家开了粥棚,又是谁家送来了防疫的药方和药材?”
“记得记得!是国公府世子妃!我邻居家那小子,就是喝了世子妃送的药才好的!人家不仅送药,还派了府里的丫鬟婆子来教我们怎么熏艾草,怎么打扫屋子才干净!”
“对对对!还有前几日,陆将军不给药,也是世子妃拿出了上好的疗民药膏,几乎是半卖半送地给了我们!我那老寒腿,抹了三天,现在下地都能利索点了!”
一个坐在角落里、满脸沧桑的老妇人红着眼圈,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各位街坊!咱们都是受过世子妃恩惠的人!如今世子爷和世子妃被人这般构陷,差点就……我们就这么干看着吗?”
“那能怎么办?咱们就是些平头百姓,还能跟当官的斗不成?”有人泄气道。
“咱们斗不过当官的,但咱们能求天子!!”另一个扛着扁担的壮汉将扁担重重往地上一顿,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当今圣上是明君!只要我们把事情说清楚,圣上一定会为世子爷和世子妃做主的!”
“没错!”老妇人浑浊的眼中迸发出惊人的光亮,“他们污蔑世子爷通敌叛国,可我们心里清楚,世子爷和世子妃是救了我们命的活菩萨!这样的好人,怎么可能通敌叛国?!”
“走!我们去宫门口!去为世子爷和世子妃鸣冤!”
“对!去鸣冤!”
一石激起千层浪。
起初只是茶馆里的几十人,走出茶馆后,他们的义愤填膺感染了街上的行人。那些同样受过恩惠的,或是单纯听了此事心怀不忿的百姓,一个接一个地加入了队伍。
“张大娘,您这是去哪儿啊?”
“去宫门口!为国公府的世子妃请愿!当初要不是她,你家那口子也得染上时疫!”
“哎!那我跟您一块儿去!”
“李铁牛,你铺子不开了?”
“不开了!生意什么时候都能做,可这良心要是没了,赚再多钱心里也不踏实!我这条命是世子妃给的,今天说什么也得去给她讨个公道!”
队伍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上千人。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血气方刚的青年,有挑着担子的货郎……他们身份各异,却有着同样的目的。
有人不知从哪儿找来了木板和白布,用最朴拙的炭笔,写下了他们心中最真挚的话语。
“裴世子清正廉明,一心为民!”
“沈世子妃贤良淑德,在世菩萨!”
“恳请圣上明察秋毫,还国公府清白!”
没有口号,没有喧哗,只有一支沉默而坚定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皇宫的方向行去。
当这数千百姓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外时,守卫宫门的禁军瞬间紧张起来,明晃晃的刀枪出鞘,对准了人群。
“来者何人!胆敢聚集于宫门重地!速速退去,否则格杀勿论!”禁军统领厉声喝道。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那数千百姓并没有冲击宫门,也没有任何过激的举动。
带头的那位张大娘,在距离禁军十步之遥的地方,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紧接着,她身后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全都跪了下来。
“我等并非乱民,乃是京中受恩于国公府的百姓!”张大娘抬起头,苍老的脸上满是泪水,她用尽全身力气,朝着那高高的宫墙喊道,“我等今日前来,不为作乱,只为请愿!恳请圣上明察,还裴世子与世子妃一个清白!”
“还裴世子与世子妃一个清白——!”
数千人齐声高呼,声音汇聚成一股洪流,冲天而起,仿佛要将这宫墙都震得摇晃起来。
他们高高举起手中的牌匾,那一个个歪歪扭扭却力透纸背的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禁军统领懵了。
他戍卫宫门十数年,见过刺客,见过叛军,却从未见过这般景象。数千百姓,手无寸铁,只是跪在地上,用最卑微的姿态,发出最震耳欲聋的呐喊。
这……这究竟是民怨,还是民心?
……
紫禁城,太和殿顶。
昭明帝一身明黄常服,凭栏而立,朔风将他的衣袍吹得猎猎作响。他深邃的目光穿透层层宫阙,落在了承天门外那片黑压压的人群上。
数千人的齐呼,即便隔着这么远,依旧清晰可闻。
“陛下,乱民聚集宫门,是否即刻命京营前去驱散镇压?”身旁,大太监赵高躬着身子,声音里透着一丝紧张。
昭明帝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的眼神,比北地的寒风还要冷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