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2 / 2)
“不管什么事,都等我出去再说!”
秦淮如被带走之后,贾张氏愣了好一会儿,才满头虚汗地走出派出所。
太阳一照,她只觉得头晕。
她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白活了,简直眼瞎。
以前怎么就没发现,人心这么可怕?
李进阳那个小坏种就不提了。
可怎么连自己儿媳妇和一大爷,都藏得这么深?
贾张氏狠狠打了个哆嗦。
“真是作孽……这四合院里住的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
秦家村又回到了往日的平静。
村民们照常日出上工、日落休息,热火朝天地忙着大公社的生产建设。
不过在田间休息的时候,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秦家的事。
秦家以前关系特别好的两兄弟现在闹翻了,甚至加高了院墙,两家再也不来往。
秦老大和秦老二算是彻底撕破了脸。
一个怪大哥没管好女儿乱造谣,坏了自家名声;一个觉得弟弟做得太过分,淮如就算有不对,该打该骂都行,何必把人送进监狱?
反正各有各的理,都心疼自己的孩子。
现在就连干活的时候,生产队长都会特意把他们俩分到不同的田里,就怕两人一冲动打起来。
“京如,你给我们讲讲,那个李进阳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对对,那天我们都看见他了,长得可真俊。”
“哎哟,人家可不只是长得俊,听说还是红星轧钢厂的大领导呢!具体啥级别咱也说不准,反正手底下管着不少人。”
“嚯,这么年轻就当上领导啦?”
“那可不!要不咱京如能一门心思想嫁给他?”
田埂边歇脚的妇女、婆子们七嘴八舌唠着闲话。
大伙儿都催秦京如讲讲李进阳究竟是个啥样人,个个好奇得不行——那天李进阳来村里,谁没瞧见?白白净净的,看着就文气,一瞧就是有出息的。
乡下人说话不兴扭捏,既然事儿早传开了,秦京如也大大方方揪了根狗尾巴草在手里晃悠:
“要说李进阳是啥样的人……那可是万里挑一的好!”
“跟你们说,莫说咱村,就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男人全算上,也找不出第二个他这样的。”
“他本事大着呢,我慢慢给你们讲……”
秦京如这么一开腔,四周渐渐静了下来。越聚越多的人围过来听故事,倒不单是好奇李进阳,更是想听听京城里人过的啥日子。
不过听着听着,大伙儿心思全被秦京如嘴里的李进阳牵住了。听说他十几岁就没了爹娘,不少人直叹“可怜见的”;等讲到秦淮如婆婆污蔑他喜欢寡妇、故意坏他名声时,个个气得牙痒痒,都说秦淮如是跟着婆婆学坏了,当年在村里时可没这些弯弯绕。
待秦京如眉飞色舞地说到李进阳被惹急了,直接把秦淮如揪到厂保卫科狠狠整治,还让她游街示众,众人顿时拍腿叫好。
李进阳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秦京如当初在95号院住着时,闲着没事可没少打听,有些事儿怕是比李进阳自己记得还清楚哩。
李进阳已经记不清许多琐事,可秦京如却桩桩件件都印在心底。
这一开口,便停不下来。
说到后来,连生产队长也撂下手里的活儿,大大方方坐到田埂上,点上旱烟听了起来。
他越听越入神,烟嘴嘬得滋滋作响。
“啧啧,难怪人家能当领导,不光有学问,做事也真有章法。”
“京如,这人往后肯定有大出息。你没跟他成家,实在是可惜了。”
生产队长这话引来一片赞同,周围的人都跟着点头。
越是贫苦的人,越盼着能翻身改命。
秦京如当初要是真嫁给了李进阳,那可真是草窝里飞出金凤凰,一辈子难遇的好缘分。
“张大伯,话也不能这么说。”秦京如低下头,“他是个好人,是我……配不上他。”
四周顿时安静下来。
这话听着虽不好受,却也是实情。
生产队长叹了口气,起身在鞋底敲了敲烟灰,把烟杆往腰带上一插。
“京如,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日子总得往前过。”
“等忙完这几天,大伯去邻村帮你打听打听。听说那儿有个小伙子是初中毕业,虽比不上李进阳,但对咱们庄稼人来说,也算不错了……”
他宽慰了几句,便招呼大家继续干活。
众人心里都替秦京如惋惜,觉得这事儿全怪她姐姐秦淮如。
要不是她从中作梗,说不定这段姻缘真能成,可惜了。
正说着,一个邮递员骑着自行车在路边停下。
“张大队长,快来,有你们公社的挂号信!”
挂号信?
一听这话,公社的人哗啦啦全围了上去。
这年头,村里人能收到信都算稀罕。大伙儿有事多半托人捎口信,谁舍得花钱寄信?
更别说是挂号信了。
那通常是公家才用的,老百姓可舍不得花这个钱。
张队长赶紧撂下锄头,三两步迎上去,“邮递员同志,这是哪寄给咱们公社的信?是不是上边有新精神?”
他边说边从怀里掏出旱烟,拿衣角抹了抹烟嘴,递过去请邮递员抽两口。
庄户人家平时哪备得起纸烟,都是逢红白喜事才买两包撑场面。
不是上级来的,是京城针织二厂人事部发的,给你们公社秦京如。叫她来签收吧。
挂号信比平信严格得多,寄件得专程跑邮局,经工作人员验视密封,办妥挂号手续。每经一处都要登记,收件人也得签字画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