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广王册封典礼!(2 / 2)
并非怠政,而是无力回天。早年国本之争中,他已败给文官集团。
尤其晚年,朝廷上下遍布东林之人,他的意志形同虚设,索性不再挣扎。
正因如此,方从哲虽屡遭弹劾,声讨不断,却始终稳居首辅之位。
此职太过关键,只能由他担任。一旦倒台,必由东林领袖接任——这是万历绝不能容忍的局面。
朝局必须维持均势。
而继位的泰昌帝与东林党关系极为密切,更曾受其拥立大恩。
三党官员心知肚明:新君登基,便是他们的末日。于是唯有孤注一掷。
至于天启皇帝落水而亡一事,根据朱由校自己的推断与查证,极可能是另一场政治暗流所致。
依旧是东林与三党的较量,只是此时三党已式微,依附于魏忠贤门下,被人称为“阉党”。
如今的朝堂格局,加上他对政事的态度与手段,比起历史上的自己更为凌厉。
他想验证内心长久以来的怀疑是否属实。
因此,他并未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只是静候厂卫密探传回消息。
然而,他在殿中枯坐一个多时辰,仍未有回报传来。
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动摇:莫非真是自己太过敏感?
……
宣府辖区,长城沿线,独石口关与马营城之间,都指挥佥事杨俊刚刚下令清点军械。
此人正是杨洪之子,年仅二十出头,因父荫与家族背景,年纪轻轻便执掌一方军务,镇守边关要地。
杨俊心中对皇恩并无半分感激,反而视作天经地义。
一个时辰前,父亲派来的家丁千户悄然现身,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密谋。
“父亲当真已下定决心?”
“切莫落入文官设下的陷阱,沦为他人手中的刀。”
“我杨家自洪武朝起便镇守边关,两百年不倒,正因从不涉足朝堂纷争。”
他百思不得其解,父亲为何突然要铤而走险?
眼下并未山穷水尽,只是一道千里之隔,想劝阻也早已来不及。
“公子不必忧虑,将军心意已决,此番唯有奋力一搏。”
“此事关乎存亡,将军命您务必周全准备,一旦事起,不可错失时机。”
“满桂此人极难应付,你回去告诉父亲,务必先除掉这个绊脚石。”
“他是宣府镇总兵,我若调动兵马,纵有兵部文书,若无他的首肯,依旧寸步难行。”
杨俊低声说道,眉宇间满是忧虑。
满桂出身蒙古,与杨家毫无情分可言。
更早之前,杨俊任参将时曾出言羞辱过他。
世事难料,昔日被轻视的异族如今竟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执掌一镇军权,令他心中极为不快。
“属下明白,即刻返回禀报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