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暗流潜生(2 / 2)
不攻击,只强调“年少”与“经验浅”,将太子的监国定位为“尚需历练”,潜移默化中,削弱其决策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臣等明白。”
密议结束,元万顷与刘祎之悄然离去。武媚独自坐在烛影里,面容沉静。她并非要立刻与儿子撕破脸,那是最愚蠢的做法。她要做的,是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慢慢收紧,让李弘在监国的位置上,处处感到掣肘,事事体会到他今日的权柄,依旧牢牢系于她这个母后的手中。
与此同时,东宫之内,李弘刚刚送走一位前来禀事的老宗正。他揉了揉眉心,脸上带着一丝疲惫。
“殿下,今日送往紫微宫的政务摘要,皇后娘娘那边……未有新的训示回来。”高智周低声禀报,语气带着一丝小心翼翼。
李弘动作微顿,“嗯”了一声,看不出喜怒。他知道,没有训示,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态度。他今日特意在几项人事安排上请示母后,皆石沉大海。
他走到窗边,望着宫墙外沉沉的夜色。春风拂过,带着花香,却吹不散他心头的滞闷。他并非对母后的手段毫无察觉。昨日蹴鞠时,赵道生就曾隐约提及,似乎有人向他打听东宫近况。而吏部关于李敬玄调任的文书,恐怕明日就会送到他的案头。
这是一种无声的警告,一种无处不在的压力。
他想起前日批阅那份请款文书时的犹豫,最终选择了更加紧缩的处理方式。此刻想来,那并非完全出于公心,亦有几分不愿授人以柄、不愿与母后意图相悖的私虑。
这监国之位,非但不能让他畅行己志,反而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权力的复杂与冷酷,以及那来自至亲之人的、冰冷的审视。
他沉默良久,对高智周道:“明日……将前几日驳回的那份关于修缮京畿水利的议案再找出来。或许,是孤过于苛求细节了。关乎民生灌溉,还是应当从速办理。”
这是一种妥协,一种示弱,试图以退让来换取片刻的安宁,维系那脆弱而虚假的母子和睦。
高智周看着太子年轻却已染上忧色的侧脸,心中暗叹,躬身应道:“是,殿下。”
夜色更深,洛阳宫的万千殿宇沉默伫立,而在那华美宫墙的阴影之下,无人可见的暗流,正以更汹涌的态势,悄然蔓延。母子二人,一个在明处步步谨慎,一个在暗处层层布局,将这帝国的春天,搅动得寒意森森。